- 使用场景
- 戍籍主要用于描述士兵的籍贯和服役地点,可以用于军事、历史等相关领域的讨论和描述。
- 例句
- 1. 他的戍籍是河南,但是在军队服役了很多年。2. 这个士兵的戍籍是北京,但是他现在在边境驻守。
- 基本含义
- 指士兵的籍贯和服役地点。
- 基本解释
戍边吏卒的户籍。《明史·李东阳传》:“ 李东阳 ,字 宾之 , 茶陵 人,以戍籍居京师。”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 商丘 侯 司徒 恂 、司成 恪 家世戍籍。幼时太常公命之曰:‘尔勿以我为贵,吾戍籍也,尔不力於学,将为卒伍矣。’”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古代中国的军事制度,了解戍籍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爸爸是一名士兵,他的戍籍是山东。2. 初中生:在历史课上,我们学习了戍籍这个词语,它是指士兵的籍贯和服役地点。3. 高中生:在古代中国,士兵服役期间会有戍籍,记录他们的出生地和服役地点,这是一个重要的身份认同标识。
- 故事起源
- 戍籍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韩信降楚列传》中。当时,韩信在楚国投降后,被楚王认为是楚国的子民,所以他的戍籍发生了变化。这个故事反映了当时戍籍对于身份认同的重要性。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将戍籍与士兵的身份认同联系起来。可以想象一个士兵在服役期间,他的戍籍记录了他的出生地和服役地点,帮助他确认自己的身份。
- 词语结构
- 戍籍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戍籍是指士兵在服役期间的籍贯和服役地点。在古代中国,士兵服役期间会被登记在册,记录他们的出生地和服役地点,这就是戍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