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两个事物或人之间差异极大,没有共同之处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两个人的性格、兴趣、爱好等完全不同,也可以用来形容两个事物的性质、特点、用途等完全不同。
- 例句
- 1. 他们两个人的性格就像是枣梨,完全不同。2. 这两种颜色的搭配就像是枣梨,看起来很奇怪。
- 基本含义
- 指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或人,彼此之间没有共同之处。
- 基本解释
谓雕版印刷。旧时多用枣木或梨木雕刻书版,故称。 清 王士禛 《与程昆仑书》:“诗自 万历 甲辰,未付枣梨。 茂翁 贫且甚,不能自谋板行。” 清 胡丹凤 《重刻<吕东莱先生文集>序》:“余应之曰:‘……闻君有是书善本,盍假观之?’ 王君 诺,遂出以畀余。余大喜,如获拱璧,重付枣梨。”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天壤之别”、“南辕北辙”等,来扩展对于形容差异的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我的朋友喜欢的水果完全不同,我们就像是枣梨一样。2. 初中生:他们两个人的学习方法完全不同,就像是枣梨一样,没有共同之处。3. 高中生:这两个科目的考试难度差异很大,就像是枣梨一样,完全不同。
- 故事起源
- 成语“枣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记·李斯列传》中的故事。故事中,李斯是秦朝的一位重要官员,他非常聪明能干,但是他的性格非常刚硬,不善于妥协。而另一位官员蔡泽则相反,他性格温和,善于妥协。李斯和蔡泽的性格完全不同,就像是枣和梨一样截然不同,因此后人用“枣梨”来形容两者之间没有共同之处。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枣和梨的外形、口感、风味来记忆成语的含义。枣和梨在外形、口感、风味上有很大的差异,就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没有任何共同之处。
- 词语结构
- 成语“枣梨”的结构很简单,由两个常见的水果名称组成,没有特殊的语法结构。
- 详细解释
- 枣和梨是两种不同的水果,它们的外形、口感、风味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成语“枣梨”用来形容两种事物或人之间没有任何共同点,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