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称“ 竹批耳 ”。古代《相马经》称良马的双耳为“耳如削竹”、“耳如杨叶”。意谓其双耳外形小而尖削,犹如被斜削的竹筒,或如杨树的叶片。 唐 杜甫 《房兵曹胡马》诗:“ 胡 马 大宛 名,锋稜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仇兆鳌 注:“ 贾思勰 《齐民要术》:‘马耳欲小而鋭,犹如斩竹筒。’ 黄注 :批竹,即《马经》‘削筒’。批,削也。 卢 注: 太宗 敍十驥,耳根尖鋭,杉竹难方。‘竹批双耳峻’本此。” 宋 楼钥 《题高丽行看子》诗:“竹批双耳风入蹄,霜鬣剪作三花齐。” 元 周伯琦 《天马行应制作》:“昂昂八尺阜且伟,首扬渴乌竹批耳。”渴乌,古代吸水的竹筒。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耳朵长得像竹子的叶子,非常大而长。
- 详细解释
- 比喻人的耳朵非常灵敏,能够听到很远的声音。
-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听力非常好,或者用来形容人对事物的观察力非常敏锐。
- 故事起源
- 《史记·李斯列传》中有一段记载,李斯说:“听则竹帛之声至耳,视则百里之明。”这句话形容他的听力和视力都非常好,耳朵像竹子的叶子一样大而长。后来,人们将“竹批双耳”作为成语,用来形容人的耳朵灵敏。
- 词语结构
- 主语 + 竹批双耳
- 例句
- 1. 他的竹批双耳,听力非常敏锐,能够听到很远的声音。2. 她的竹批双耳,观察力非常敏锐,能够发现别人忽略的细节。
- 记忆技巧
- 想象一个人的耳朵像竹子的叶子一样大而长,表示他的听力非常好,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形容人耳朵的成语,如“兔死狐悲”、“兔起鹘落”等,可以扩展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竹批双耳,听老师讲的内容非常清楚。2. 初中生:她的竹批双耳,能够听到同学们的低语声。3. 高中生:他的竹批双耳,观察力非常敏锐,能够察觉到老师的微妙表情。4. 大学生:作为一名记者,她的竹批双耳,能够捕捉到社会上各种声音。5. 成年人:他的竹批双耳,能够听到孩子们的心声,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