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衡岳常用于形容对事物或人的评价,要求用高尚的标准来衡量。可以用于各种评价场景,如评价学术研究、艺术作品、个人品德等。
- 例句
- 1. 他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总是衡岳严格,从不妥协。2. 这部电影的艺术价值需要用衡岳的眼光来欣赏。
- 基本含义
- 指衡量权衡,比喻评价事物或人的好坏。
- 基本解释
同“ 衡岳 ”。 唐 许浑 《送卢先辈自衡岳赴复州嘉礼》诗之二:“万重岭嶠辞 衡岳 ,千里山陂问 竟陵 。”岳,一本作“ 岳 ”。 宋 胡宏 《题上封寺》诗:“ 瀟湘 水与 苍梧 通,环绕 衡岳 青冥中。” 清 顾炎武 《怀人》诗:“嶔崟七十有二峯,紫盖独不朝 衡岳 。” 柳亚子 《哭龚铁铮烈士》诗:“ 衡岳 荒荒峙, 湘 波怒岂平。”
南岳 衡山 。 晋 左思 《吴都赋》:“指 衡岳 以镇野,目 龙川 而带坰。”《南史·隐逸传下·庾承先》:“辟功曹不就,乃与道士 王僧镇 同游 衡岳 。” 陈毅 《岳麓山顶眺望》诗:“西南云气来 衡岳 ,日夜江声下 洞庭 。”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儒家学说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可以深入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要用衡岳的眼光来评价自己的作业。2. 初中生:我们应该用衡岳的标准来选择朋友,不能只看外表。3. 高中生:在选择专业时,要用衡岳的眼光来衡量自己的兴趣和能力。4. 大学生:在社会上要用衡岳的标准来评价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5. 成年人:我们应该用衡岳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一切挑战和困难。
- 故事起源
- 关于衡岳的故事并不多见,但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在中国文化中非常常见。这个成语的意义源自中国古代儒家学说中的“衡岳之志”。儒家学说强调以高尚的品德和道德标准来评价人和事物,衡岳之志即是以高尚的标准来衡量评价。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文化,使得衡岳成为一个常用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衡岳的意思理解为“用高尚的标准来衡量”,可以联想到高山上的石碑,上面刻着高尚的标准,如道德准则、品德要求等。在记忆时可以想象自己站在高山上,用这些石碑来衡量评价事物。
- 词语结构
- 衡岳是一个双音节的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衡岳是由“衡”和“岳”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衡,本意为称重的砝码,引申为衡量、评价。岳,本意为高大的山,引申为伟大、高尚。衡岳意指用高尚的标准衡量评价事物或人的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