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传说中的仙人。所指各异。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昔 费长房 为市吏,见 王壶公 悬壶於市, 长房 从之,因而自远,同入此壶,隐沦仙路。” 唐 王悬河 《三洞珠囊》:“ 壶公 谢元 , 歷阳 人。卖药於市,不二价,治病皆愈。”《云笈七籤》卷二八引《云台治中录》:“ 施存 , 鲁 人。夫子弟子,学大丹之道……常悬一壶如五升器大,变化为天地,中有日月,如世间,夜宿其内,自号‘ 壶天 ’,人谓曰‘ 壶公 ’。” 明 高启 《鹤瓢》诗:“ 壶公 本解飞腾术, 丁令 寧为濩落材!” 清 杨守知 《咂嘛酒歌》:“ 刘伶 大笑 阮籍 哭,直欲跃入 壶公 壶。”
(2).山名。在 福建省 莆田县 南。昔有人隐此,遇一老人引于绝顶,见宫阙台殿,曰“此壶中日月也”,因名。见《九域志》。 唐 黄滔 《莆山灵岩寺碑铭》:“左漱寒泉,右拥迭巘,危楼豁 壶公 之翠,上方视 鰌海 之波。”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福建二·兴化府》:“ 壶公山 ……顶有泉,出石穴中,其盈缩应海潮。中有双蟹,名曰 蟹井泉 。有 真浄巖 ,登之可遍眺郡境。又有 灵云 、 虎邱 、 盘陀 诸巖。泉石罗列,名胜不一。”
- 基本含义
- 指自以为高人一等、自命不凡的人。
- 详细解释
- 壶公,又称壶中之公,源自《庄子·天下篇》。原意是指壶中的公仔,无法知晓外面的世界,却自以为是外面的世界的统治者。在现代用法中,壶公用来形容那些自命不凡,自以为高人一等的人,常常自我膨胀,看不起别人。
- 使用场景
- 壶公一词常用于贬义,用来形容那些傲慢自大,目中无人的人。可以用于形容个人或团体中的某个成员,或者用于批评某个人的行为态度。
- 故事起源
- 壶公一词源自庄子的《天下篇》。故事中,壶中之公自以为是外面的世界的统治者,但他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如何的。这个故事用来讽刺那些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人。
- 词语结构
- 壶公是一个名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他总是自命不凡,真是个典型的壶公。2. 这个团队中有个壶公,总是觉得自己最优秀,不肯听取别人的意见。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壶公”。可以想象一个人坐在壶里,自以为是外面的世界的统治者,但实际上他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壶公一词常常用于批评那些自命不凡,目中无人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避免成为壶公,要保持谦虚和开放的态度,尊重他人的意见。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不愿意和我们一起玩,真是个壶公。2. 初中生:班里有个同学很自负,总是表现得像个壶公一样。3. 高中生:那个同学成绩好,但总是自以为是,真是个壶公。4. 大学生:有些大学生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看不起其他人,真是一群壶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