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即獬豸。 晋 张协 《七命》:“拉甝虪,挫獬廌。”《新唐书·酷吏传·侯思止》:“獬廌不学而能触邪,陛下用人安事识字?”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中:“獬廌不饮恶溪水,凤皇爱占青桐枝。”参见“ 獬豸 ”。
(2).指古代御史等执法官戴的獬豸冠。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讥省台》:“民间颇言其(御史大夫 纳璘 )贪……有人大书于臺之门曰:‘苞苴贿赂尚公行,天下承平恐未能;二十四官徒獬廌, 越王臺 上望 金陵 。’”
(3).指代御史等执法官。 唐 李商隐 《谢往桂林至彤庭窃咏》:“凤凰传詔旨,獬廌冠朝端。”一本作“ 獬豸 ”。 冯浩 笺注引《新唐书·仪卫志上》:“朝日,御史大夫领属官至殿西廡……内门开,监察御史领百官入 宣政门 。”参见“ 獬豸 ”。
- 基本含义
- 指独角兽,也指珍贵的动物。
- 详细解释
- 獬廌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奇动物,形似麋鹿,有一只角,毛色美丽,非常稀有珍贵。在古代文化中,獬廌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寓意着吉祥、祥瑞和美好的事物。因此,成语“獬廌之志”用来形容人们追求珍贵、美好的事物的心愿和追求。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们追求高尚理想、追求珍贵事物的追求和志向。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追求真理、追求美好的精神追求,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企业追求卓越、追求创新的企业精神。
- 故事起源
- 獬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被描述为一种美丽而神奇的动物,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在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中,经常用獬廌来比喻珍贵的事物或追求美好的心愿。因此,成语“獬廌之志”就是从这个传统文化中衍生出来的。
- 词语结构
- 獬廌之志
- 例句
- 1. 他的獬廌之志,让他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科学家。2. 这家公司的獬廌之志,帮助他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獬廌形象化,想象成一只神奇的动物,带着一只角,毛色美丽,非常稀有珍贵。这样,每次想起成语“獬廌之志”,就会想起追求珍贵、美好事物的心愿和追求。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獬廌的故事和传说,以及獬廌在其他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也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麟趾之志”、“凤毛麟角”等,进一步丰富词汇和文化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有一个獬廌之志,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2. 初中生:我希望通过努力学习,实现我的獬廌之志,成为一名医生。3. 高中生:他的獬廌之志,让他成功进入了一所名牌大学。4. 大学生:我的獬廌之志是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创造出具有影响力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