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惊惕多用于形容人们在面临危险、困难或紧急情况时保持警觉和警惕的状态。可以用来形容个人的心理状态,也可以用来形容集体或组织的应对能力。
- 例句
- 1. 他在黑暗中听到了奇怪的声音,立刻惊惕起来。2. 警察经过专业训练,时刻保持着惊惕的状态。
- 基本含义
- 惊慌、警觉
- 基本解释
(1).惊惧。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 齐景公 渡於 江 沅 之河,黿衔左驂,没之。众皆惊惕。” 唐 萧颖士 《答韦司业垂访》诗之一:“高堂列众宾,广座鸣清絃。俯仰转惊惕,徘徊独忧煎。”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续集·古泗州城》:“私以昨夜宿处询舟子,约畧言之,云其中絶无人烟。心更惊惕,不知所云。”
(2).警惕。惊,通“ 警 ”。 唐 李白 《泾溪南蓝山下寄何判官昌浩》诗:“恨君阻欢游,使我自惊惕。” 明 唐顺之 《阅视军情首疏》:“臣受命惊惕,不敢自寧,星驰前往。”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越十餘日,捕获,夫妇之姦乃并败,余兄弟甚快之。 姚安公 曰:‘……故遇此种事,当生惊惕心,不可生欢喜心。’”一本作“ 警惕 ”。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惊惕”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惊弓之鸟”、“警惕”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听到窗外传来的声音,突然惊惕起来。2. 初中生:在野外露营时,我们要时刻保持惊惕,以防野兽的袭击。3. 高中生: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我必须保持惊惕,不让自己放松下来。
-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人之惊惕,无乃大乎?”意思是说,人们的惊慌和警觉是不是太过分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惊惕是一种对可能发生的危险保持警觉的态度,具有积极的意义。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成语“惊惕”:1. 想象自己突然被吓到,感到惊慌和警觉的状态。2. 与类似含义的词语进行对比,如“惊讶”表示惊奇,而“惊惕”则表示惊慌和警觉。
- 词语结构
- 惊惕是一个形容词+动词的结构。形容词“惊”表示惊慌,动词“惕”表示警觉。
- 详细解释
- 惊惕是指因受到突然的刺激或警示而感到惊慌和警觉的状态。它强调人们应该保持警觉,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或意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