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民虏的词语解释
民虏的意思
拼音:mín lǔ    注音:ㄇㄧㄣˊ ㄌㄨˇ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国家或地区被外敌入侵,人民生活困苦的情况。也可用于形容个人被欺压、受剥削的境况。
例句
1. 在那个时代,人们生活在民虏的苦难之中。2. 历史上,中国曾多次遭受外敌入侵,人民一度沦为民虏。3. 我们要铭记历史,不让自己再次成为民虏。
基本含义
指平民百姓被侵略者奴役、掠夺的悲惨境遇。
基本解释

俘获的敌国民众。《礼记·曲礼上》:“献车马者执策绥,献甲者执胄,献杖者执末,献民虏者操右袂。” 孔颖达 疏:“民虏,谓征伐所获彼民,以为外虏,故云民虏也。”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和战争,了解百姓在那些时期的生活状况。同时,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扩大自己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古代,有些人民生活在民虏的困境中,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2. 初中生:历史上,中国曾多次遭受外敌入侵,人民沦为民虏,饱受压迫与剥削。3. 高中生:民虏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国家或地区被外敌入侵,人民生活困苦的情况。
故事起源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兴土木修建万里长城,进行了大规模的征战和奴役百姓的工程建设,人民生活极度艰苦,遭受奴役和掠夺。形成了“民虏”这一成语,用以描述百姓被奴役的悲惨境遇。
记忆技巧
可以将“民虏”与“奴役”、“掠夺”等词语进行联想,帮助记忆其基本含义。也可以结合历史事件和故事,理解成语的起源和背后的含义。
词语结构
主谓结构,由“民”作主语,表示被奴役的平民百姓,“虏”作谓语,表示被奴役的状态。
详细解释
民虏意指平民百姓遭受外族侵略者的奴役和掠夺,形容国家社会遭受外敌入侵,人民遭受压迫和剥削的悲惨状况。
(0)
诗文中出现“民虏”的诗词

读书三首·其二

书初说包贡,礼有献民虏

末流尚忍闻,作俑叫千古。

(0)

读书三首

书初说包贡,礼有献民虏
末流尚忍闻,作俑叫千古。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孔天胤 许兰 翁洮 秦嘉 华岩 范质 何澹 福康安 岑文本 管道升 义净 宋齐丘 刘将孙 廖融 尤棐 李林甫 陈澧 鲍桂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