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犀牛的一种,性凶悍。 元 王恽 《鹿喻》诗:“野兕出其侧,暗蹂山前田。”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幼学》:“为农为工为商为兵者,而不教之以识大义,通文法,则愚者若海绒,悍者若野兕。”参见“ 野牛 ”。
- 基本含义
- 指野生的狼,比喻凶恶狡猾的人。
- 详细解释
- 野兕,指野生的狼。狼是一种凶猛狡猾的动物,因此“野兕”成语用来形容人行为凶恶狡猾,不可轻信。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贬义,用来形容人的品性恶劣,行为狡猾阴险。
- 故事起源
- 关于“野兕”的故事来源较为模糊,没有明确的传说或典故与之相关。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字组成,形容词+名词。
- 例句
- 1. 这个人看似和善,实则心机深沉,像一只野兕一样狡猾。2. 小明小心翼翼地避开了那只野兕般的人,免得被他伤害。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野兕”与狡猾、凶恶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强烈的印象,以便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狼相关的成语,如“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等,以扩大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那个欺负我同学的人就像野兕一样凶狠。2. 初中生:他的行为像野兕一样狡猾,让人防不胜防。3. 高中生:那个政客的手段狡诈阴险,简直比野兕还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