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晋 周顗 的字。 元帝 时为仆射,与 王导 交情很深。 永昌 元年, 导 堂兄 江州 刺史 王敦 起兵反, 导 赴阙待罪。 顗 在 元帝 前为 导 辩护,帝纳其言而 导 不知。及 敦 入朝,问 导 如何处置 顗 , 导 不答, 敦 遂杀 顗 。后 导 知 顗 曾救己,不禁痛哭流涕说:“吾虽不杀 伯仁 , 伯仁 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见《晋书·周顗传》。后因以“伯仁”代称亡友。 续范亭 《吊老友杜仲虙忧国自沉》诗:“ 伯仁 非我杀,我竟死 伯仁 。” 柳亚子 《摸鱼儿·自题<秣陵悲秋图>为亡友张秋石女士作》词:“捫心问,慟哭 新亭 时候。 伯仁 怜我轻负。”
- 基本含义
- 指忠诚仁爱的品德和行为。
- 详细解释
- 伯仁是由“伯”和“仁”两个字组成的成语,“伯”是指兄长,也可以表示尊称,而“仁”则是指仁爱、仁心。伯仁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忠诚仁爱,有着高尚的品德和行为。
- 使用场景
- 伯仁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家人或朋友的忠诚和关爱,也可以形容一个人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奉献和关心。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表达对他人的赞美和敬佩。
- 故事起源
- 伯仁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伯兮》中,原意是指兄长的仁爱之心。后来,伯仁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高尚的品德和行为。
- 词语结构
- 伯仁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 例句
- 1. 他对家人始终伯仁,无私地为他们付出。2. 她是一位伯仁的志愿者,经常参加社区的公益活动。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伯仁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兄长对弟弟妹妹充满仁爱和关怀的场景,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忠言逆耳”等,来扩展对于伯仁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对我妈妈和我都很伯仁,每天都会照顾我们。2. 初中生:志愿者们的伯仁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崇敬。3. 高中生:在考试中,老师们对我们的伯仁和指导非常重要。4. 大学生:大家应该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伯仁之心,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