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磨治铜镜。古用铜镜,须常磨光方能照影。 汉 刘向 《列仙传·负局先生》:“ 负局先生 不知何许人,语似 燕 代 间人,常负磨镜局,循 吴 市中,衒磨镜一钱。”《太平御览》卷七一七引《海内士品》:“ 徐孺子 尝事 江夏 黄公 , 黄公 薨,往会其葬,家贫无以自致,賷磨镜具自随,赁磨取资,然后得前。” 唐 刘得仁 《赠道人》诗:“ 长安 城中无定业,卖丹磨镜两途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神女》:“问其人,乃 诸 姓,市中磨镜者也。”
- 基本含义
- 指反复磨练,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和不足。
- 详细解释
- 成语“磨镜”源自于中国古代的故事。据说,古代有一位名叫杨恭仁的学者,他非常喜欢读书,但是他的眼睛视力不好。为了能更好地阅读,他制作了一副眼镜。然而,他发现眼镜的镜片有些模糊,影响了他的阅读体验。于是,他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磨镜片,直到镜片完全清晰透明。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成语“磨镜”,用来比喻人们反复磨练、修正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以求更好的进步和提升。
- 使用场景
- 成语“磨镜”通常用于形容人们在学习、工作或其他方面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例如,当一个人在学习一门新技能时,他需要不断磨练自己的技术,发现并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又如,一个团队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需要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总之,成语“磨镜”可以用于各种需要不断改进和提升的场景。
- 故事起源
- 成语“磨镜”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具体的故事和人物已经无法考证,但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在中国流传已久。
- 词语结构
- 成语“磨镜”由两个词组成,分别是“磨”和“镜”。其中,“磨”表示磨练、修正,“镜”表示眼镜、镜子。结合起来,表示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和不足。
- 例句
- 1. 他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断磨镜,最终取得了优秀的成绩。2. 这个团队在项目中遇到问题时,总是能够及时磨镜,找出问题所在并解决。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成语“磨镜”。可以想象自己正在磨练一副眼镜,将镜片磨得越来越清晰,以表示自己不断修正错误和不足的过程。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磨镜”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修正和提升相关的成语,例如“砺志”、“润物细无声”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都要磨镜,才能考好成绩。2. 初中生:老师告诉我们要不断磨镜,才能提高写作水平。3. 高中生:高考就要到了,我要加大磨镜的力度,争取考上理想的大学。4.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我不断磨镜,以适应工作中的挑战。5. 成年人: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我会反思并磨镜,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