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音徽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声音悦耳动听。可以用于赞美一个人的美德和优秀品质。
- 例句
- 1. 他的歌声真是音徽,让人陶醉其中。2. 她的善良和温柔的声音真是音徽,让人心生敬佩。
- 基本含义
- 音徽是一个汉语成语,指的是声音和品德都非常高尚美好的德行。
- 基本解释
(1).指琴上供按弦时识音的标志。亦指琴或乐曲。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长夜恣酣饮,穷年弄音徽。” 南朝 梁 刘孝标 《重答刘秣陵诏书》:“余悲其音徽未沫,而其人已亡。”
(2).美音;德音。《文选·王俭<褚渊碑文>》:“风仪与秋月齐明,音徽与春云等润。” 李善 注:“音徽,即徽音也。” 张铣 注:“徽,美也。”
(3).指音容。 唐 刘禹锡 《彭阳唱和集引》:“今年公在 并州 ,予守 吴门 ,相去迥远,而音徽如近。”
(4).犹音讯;书信。《文选·陆机<拟庭中有奇树>诗》:“欢友兰时往,迢迢匿音徽。” 李周翰 注:“音徽,言文章、书信。” 前蜀 魏承班 《谒金门》词:“雁去音徽断絶,有恨欲凭谁説。”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出山》:“十年来, 河 陇 路断, 松潘 围逼,至今三君音徽断絶。”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声音和品德相关的成语,如声名狼藉、德高望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的声音真是音徽,听起来非常舒服。2. 初中生:他的演讲声音悦耳动听,真是音徽。3. 高中生:她的歌声和她的品德一样出色,真是音徽。
- 故事起源
- 音徽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据说在汉朝时期,有一位叫做杨雄的人,他的声音非常悦耳动听,同时他的品德也非常高尚美好。杨雄的声音和品德成为当时的标志,后来人们用“音徽”来形容一个人的声音和品德都非常出众。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音徽这个成语与音乐和徽章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一个人用美妙的声音演唱,同时佩戴着闪耀的徽章,代表着他高尚的品德。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音徽是由“音”和“徽”两个字组成的,其中“音”指的是声音,也可以引申为品德美好;“徽”指的是徽章,也可以引申为标志。音徽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声音和品德都非常高尚美好,是一种褒义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