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放绝常用于描述个人对某种事物或某人的态度转变。它可以用来描绘感情的冷却、对某种追求的放弃,或者对某种期望的破灭。放绝也可以形容某人对某种事情的态度变得漠然或无所谓。
- 例句
- 1. 他对这个项目已经放绝了,不再关心。2. 她对他的态度从热情转为放绝,再也不愿意与他交往了。
- 基本含义
- 完全放弃,毫不留情
- 基本解释
废弃。《史记·太史公自序》:“自获麟以来四百餘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絶。”《隋书·经籍志二》:“其后陵夷衰乱,史官放絶。 秦 灭先王之典,遗制莫存。” 章炳麟 《蕲黄母铭》:“遭乱世,六蓺放絶。”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放绝相关的成语,如“不屑一顾”、“丢三落四”等,以扩展对相关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对我放绝了,再也不和我一起玩了。初中生:她对学习放绝了,成绩越来越差。高中生:他对政治放绝了,对社会问题漠不关心。大学生:我对这个专业放绝了,决定转行。成年人:他对这个行业放绝了,决定离职寻找新的机会。
- 故事起源
- 放绝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传·哀公十一年》:“晋献公见齐侯于郊,齐侯放绝。”这个故事讲述了晋献公见到齐侯时,齐侯对晋献公的态度变得冷淡,不再热情友好。这个故事中的“放绝”一词就是形容齐侯对晋献公的态度转变。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放绝”与“放弃”相联想,因为两者在意义上有相似之处。此外,可以通过将“放绝”与类似的成语“断绝联系”进行对比记忆,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放绝由动词“放”和形容词“绝”组成。其中,“放”表示放下、放弃,而“绝”表示断绝、冷漠。
- 详细解释
- 放绝是一个动词短语,意为完全放弃,毫不留情。它表示对某事物或某人彻底失去兴趣或不再关心,不再付出任何努力。放绝常常用来形容对某种事物的态度从热情到冷漠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