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笙、竽、箫、笛一类的乐器。《国语·周语下》:“匏竹利制。” 韦昭 注:“匏,笙也;竹,簫管也。”《南史·梁纪下》:“况郊祀配天,罍篚礼旷,齐宫清庙,匏竹不陈。”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三》:“今也牺尊在西,匏竹在下,侑于宗祖,交于神祇。”《元史·祭祀志二》:“匏竹者,分立于琴瑟之后,为二列重行,皆北向相对为首。”
- 基本含义
- 匏竹是指一种容器,比喻人的品质或才能。
- 详细解释
- 匏竹是古代一种用于盛水或其他物品的容器,形状狭长。成语“匏竹”借用了这个容器的特点,比喻人的品质或才能。它表示人的品质或才能不足或有限,无法胜任某项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
- 使用场景
- 匏竹一词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能力、才华或品质有限,无法胜任某项任务。可以用来批评或警示某人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也可以用来自嘲或谦虚地表达自己的能力有限。
- 故事起源
- 匏竹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一个传说。相传有一个叫匏瓜的人,他自认为自己非常聪明,以至于自夸能够用匏瓜做成一种能容纳百川的容器。然而,当他实际尝试时,匏瓜的形状和结构使得它无法容纳太多的水,以至于无法实现他的自夸。这个故事后来被引申为成语“匏竹”,用来比喻人的能力或才华有限。
- 词语结构
- 匏竹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词组成。
- 例句
- 1. 他虽然勤奋努力,但是匏竹之才,无法胜任这个高难度的任务。2. 我对自己的能力有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只是匏竹,不敢妄自尊大。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匏竹的形状和容量与人的能力或才华的有限性联系在一起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根狭长的竹子上面放着一个狭窄的匏瓜,无法容纳太多的水,表示人的能力有限。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匏竹相关的成语,如“匏瓜空悬”、“傲慢无礼”等,可以深入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虽然很努力,但是他的匏竹之才无法胜任班长的职责。2. 初中生:我明白自己的能力有限,我只是匏竹,不敢妄自尊大。3. 高中生:他虽然自信满满,但是实际上只是匏竹,没有能力完成这个项目。4. 大学生:我们应该清楚自己的匏竹之才,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