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羁挂常用于描写人们对亲人、故乡、往事等的深深思念之情。可以用于写信、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中,以表达作者对离别或失去的事物的挂念之情。
- 例句
- 1. 我离开家乡已经很多年了,但对家乡的羁挂之情从未减少。2. 老人在世时,我常常给他写信,表达对他的羁挂之情。3. 离别多年,依然对你心存羁挂。
- 基本含义
- 形容思念之情深、难以释怀。
- 基本解释
束缚牵挂。 唐 张说 《行从方秀川与刘评事文同宿》诗:“寰中病羈掛,方外嫌纵诞。”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思念、离别相关的成语,如“相思成疾”、“思念如潮”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放假回家时,感受到了对爷爷奶奶的羁挂之情。2. 初中生:离开家乡的时候,我心中充满了对朋友的羁挂。3. 高中生:考上大学后,我对故乡的羁挂之情愈发浓烈。
- 故事起源
- 《史记·魏公子列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公元前403年,魏国公子无忌被迫离开家乡,流亡他乡。离别之际,他的母亲为他编织了一件“羁挂衣”,并嘱咐他要珍惜家族的声誉,不忘本心。公子无忌在外漂泊多年,常常穿着母亲编织的羁挂衣思念家乡。这个故事成为了“羁挂”这个成语的来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成语“羁挂”。可以想象自己穿着一件由心爱的人编织的羁挂衣,牵挂着对他们的思念之情。
- 词语结构
- 主语+羁挂
- 详细解释
- 羁挂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羁”意为牵挂、牵连;“挂”意为挂念、思念。羁挂形容人对离别或失去的事物心中难以释怀的情感,常常表达对亲人、故乡、往事等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