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谓做国君的辅弼、助手。《管子·小匡》:“显生之功,将何如是,昭德以贰君也。” 尹知章 注:“言昭 管仲 之德以为君之副贰。”
(2).太子。太子为君之储贰,故称。 清 全祖望 《房心为明堂赋》:“前导者谁,贰君所当,瞠乎后者,庶子之光。”
(3).二心于君。《国语·晋语一》:“从君而贰君,焉用之。” 韦昭 注:“贰,二心也。”
- 基本含义
- 指对同一事情或观点,有两种不同的态度或看法。
- 详细解释
- 贰君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贰”和“君”。其中,“贰”是表示“二”的意思,表示有两个;“君”是对男性的尊称,表示有地位和权威。贰君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对同一事物有两种不同的态度或看法。这种态度可能是因为个人的主观认知或者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
- 使用场景
- 贰君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态度或看法。比如,一个人可能在工作中对某个决策持支持态度,但在私人生活中却持反对态度。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心思不定,没有坚定的立场。
- 故事起源
- 贰君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战国时期,楚国有位名叫贰臣的官员,他在楚国内外都有很高的威望。一次,楚国国君问贰臣对某个重要决策的看法,贰臣却给出了两种不同的意见。贰臣的这种态度让楚国国君非常困惑,无法做出决策。于是,人们就用“贰君”来形容一个人对同一事物有两种不同的态度。
- 词语结构
- 贰君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贰”和“君”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他对这个问题的态度真是贰君,一会儿说赞同,一会儿又说反对。2. 你为什么总是贰君,不能坚定地做出一个决定吗?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贰君”这个成语的发音和意思来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在两个不同的角色中扮演“君”的身份,表示他对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看法。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有关矛盾或不一致的成语来扩展对贰君的理解,比如“矛盾重重”、“左右为难”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对吃蔬菜的态度有贰君,有时候喜欢吃,有时候不喜欢吃。2. 初中生: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贰君的,一方面可以理解,另一方面又有不同的考虑。3. 高中生:我们班上对这个班长的评价是贰君的,有些人觉得他很负责,有些人觉得他不够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