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靡俗常用于描述言行不当的人或事物,强调其不合时宜、不合规范的特点。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守规矩、不遵循道德准则的人或行为。
- 例句
- 1. 他的言行举止始终不靡俗,深受大家的尊敬。2. 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独立的思考方式,远离了靡俗的商业片。3. 这个年轻人坚守自己的原则,不被靡俗的潮流所影响。
- 基本含义
- 不合时宜,不符合道德礼仪。
- 基本解释
侈靡的习俗。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 贾 亦文吏,遭时黲黷,犹有典型,以式靡俗。”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靡俗相关的成语,如“不拘小节”、“不合时宜”、“不合规矩”等,以丰富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穿着太靡俗了,不合适去学校。2. 初中生:他的行为举止靡俗,不符合校规。3. 高中生:她的言辞太靡俗了,完全不考虑他人感受。4. 大学生:我们应该避免靡俗的言行,保持高尚的品德。5. 成人:我们要倡导社会风气向好的方向发展,摒弃靡俗的行为。
- 故事起源
- 靡俗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天下篇》中,其中有一段话描述了一个人在逆境中仍然保持正直和高尚的品德,与众不同,不受世俗的影响。这段话中使用了“靡俗”一词,意味着不随波逐流,不墨守成规。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违背社会公德,不合习俗”的意思联系起来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穿着不合时宜的衣服,举止不合乎社会公德,这样就能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靡俗由两个字组成,第一个字“靡”意为不、无,第二个字“俗”意为世俗、习俗。
- 详细解释
- 靡俗指的是不合时宜,不符合道德礼仪的行为或言语。它强调违背社会公德,不合习俗,违反道德准则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