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批评那些根据不确切的线索就草率判断事情的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写作、演讲等场景中使用。
- 例句
- 1. 他只看了一眼就下结论,真是探竿影草。2. 不要根据别人的传闻就下结论,那只是探竿影草,没有真实的依据。
- 基本含义
- 比喻根据片面、不确切的线索或迹象,就断定事情的真相或判断情况。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以貌取人”、“道听途说”等,来扩大对语言表达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能只看到别人的一点小错误就说他不好,那样是探竿影草。2. 初中生:我们要通过调查和实际了解,才能避免探竿影草的错误判断。3. 高中生:在社会中,我们要慎重对待信息,不要凭空臆断,这是避免探竿影草的关键。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孟子的一篇文章。孟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哲学家,他的著作对于后世影响深远。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在探寻的过程中,你用竿子去探寻,但只看到了一些影子和草,这样的线索是不足以得出正确结论的。
- 词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探竿影草”,其中“探竿”表示探寻的程度逐渐加深,“影草”表示线索或迹象。
- 词语解释
- tàn gān yǐng cǎo ㄊㄢˋ ㄍㄢ ㄧㄥˇ ㄘㄠˇ
探竿影草
探竿、影草、都是渔民使鱼聚集后下网捕捞之法。佛教禅宗借以喻启发性的随宜施教。《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寳剑;有时一喝,如踞地金毛狮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 宋 智昭 《人天眼目·临济门庭》原注:“探竿,渔者具也。束鵜羽插竿头,探水中,聚羣鱼於一处,然后以网漉之谓也。影草者,刈草浸水中,则羣渔潜影,然后以网漉之,是皆渔者聚鱼之方便也。善知识於学者亦復如是。”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