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山名。 太行山 的支脉。有要隘名 井陉口 ,又称 土门关 。 秦 汉 时为军事要地。《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塞? 大汾 、 冥阸 、 荆阮 、 方城 、 殽 、 井陘 、 令疵 、 句注 、 居庸 。” 高诱 注:“ 井陘 ,在 常山 井陘县 。”《元和郡县图志·恒州》:“ 井陘县 , 六国 时 赵 地, 秦始皇 十八年, 王翦 兴兵攻 赵 ,下 井陘 。 汉高帝 三年, 韩信 、 张耳 东下 井陘 ,擒 成安君 ( 陈餘 ),即此地也。 陘山 ,在县东南八十里。四面高,中央下,如井,故曰 井陘 …… 井陘口 ,今名 土门口 ,县( 获鹿县 )西南十里。即 太行 八陘之第五陘也。”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言祖》:“万里鸣刁斗,三军出 井陘 ,小的们随老爷去 河北 ,在此久等。” 王德钟 《和悼秋醉后之作》:“书生曾把《阴符》读,亦愿荷戈出 井陘 。”
- 基本含义
- 指坚固如井、险要如陉的地方,也用来比喻安全稳固的地方。
- 详细解释
- 井陉是由两个地名组成的成语,井指深井,陉指山险。井陉原指山险如井,比喻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地方。后来,井陉被引申为比喻安全稳固的地方,也可以指稳定的职位、地位或舒适的生活环境。
- 使用场景
- 井陉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可以使用。常用于形容地势险要的地方,也可以用来描述人们渴望的安全稳固的职位或生活环境。
- 故事起源
- 井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战争时期。井陉地区位于中国河北省,地势险要,是古代战争中的重要军事据点。由于地势险要,敌人很难攻破,因此井陉成为了一个安全稳固的地方。后来,人们将井陉这个地名引申为成语,用来比喻安全稳固的地方。
- 词语结构
- 井陉是一个由两个地名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 1. 这个山谷四周环山,形势险要,是个井陉之地。2. 这个职位稳定,工资高,是个井陉之地。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井陉的发音和含义。井的形状像一个圆圈,表示稳固;陉的发音与“形”相似,表示地势险要。通过联想井的稳固和陉的险要,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井陉相关的地理知识,了解井陉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山洞里有很多石头,它们把它变成了一个井陉。2. 初中生:这个城市的交通十分发达,交通枢纽成为了这里的井陉。3. 高中生:这个公司的管理层稳定,是个职业发展的井陉。4. 大学生及以上:这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完善,保障了人民的权益,是个法治社会的井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