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每天,逐日。 宋 陆游 《小饮梅花下作》诗:“排日醉过梅落后,通宵吟到雪残时。”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要饭钱排日支持,索賫发无时横取。” 茅盾 《多事而活跃的岁月》:“并且 沪 西某大佛寺的大小厅堂乃至方丈室,早已被施主们排日定完。”
(2).排斥 日本 侵略者。《向导》第35期:“排 日 运动直接是对 日本 武力侵略主义者一绝大打击。”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日本研究”之外》:“在这排 日 声中,我敢坚决的向 中国 的青年进一个忠告,就是: 日本 人是很有值得我们效法之处的。”
- 基本含义
- 排斥外国人或外国文化。
- 详细解释
- 排日是指排斥日本人或日本文化的意思。这个成语源于20世纪初中国抵制日本侵略的运动。在那个时期,中国人民对日本的侵略行为感到愤怒,因此发起了一系列的抵制运动,其中包括排斥日本的产品和文化。排日成语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
- 使用场景
- 排日一词在日本侵略中国的时期非常常见,但是在现代社会中,这个词语的使用已经减少了。现在,排日更多地用来形容对外国文化的排斥或抵制,而不仅仅局限于日本。
- 故事起源
- 排日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中国的抵制运动。当时,中国人民对日本的侵略行为感到愤怒,因此发起了一系列的抵制运动,其中包括排斥日本的产品和文化。这个成语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
- 词语结构
- 排日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排”是动词,表示排斥、拒绝的意思;“日”是名词,代表日本。
- 例句
- 1. 他对日本文化排日得很彻底,从不看日本电影或听日本音乐。2. 这个国家的政府一直在推行排日政策,限制进口日本产品。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排日”与排斥、抵制日本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同时,可以尝试用排斥的手势来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 如果对中国的抵制运动和排日成语的历史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排日,不买日本的玩具。2. 初中生:我们应该排日,保护我们的文化传统。3. 高中生:排日不仅仅是抵制日本产品,更是对侵略行为的抗议。4. 大学生: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世界,而不是盲目排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