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作育的词语解释
作育的意思
拼音:zuò yù    注音:ㄗㄨㄛˋ ㄧㄩˋ
基本解释

(1).培养,造就。 明 李东阳 《重建成都府学记》:“虽道德勋业与时高下,而作育之效,磋切之益,皆不可诬。” 郭沫若 《天才与教育》:“为国家作育人才,这也正是人人能行的新英雄的事业吧。”
(2).指耕作、养护。《解放日报》1943.8.22:“多锄一次,米也出得多,又好吃,地又作育好了,明年容易捉苗。”

基本含义
培养、教育、养育
详细解释
作育是指培养、教育、养育后代或学生。它强调了在教育过程中的细心呵护和培养,使其成长成才。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父母或老师对子女或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也可以用来形容对事物的培养和发展。
故事起源
作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相传,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名叫子产的贤人,他非常注重教育,培养了许多杰出的学生。他在一次讲学中说:“作育之道,如同种植树木,必须细心呵护,用心去培养,才能使其茁壮成长。”后来,人们就用“作育”来形容教育和培养的过程。
词语结构
作育是一个动宾短语,由“作”和“育”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1. 父母的责任就是作育子女,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2. 老师用心作育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农夫在田地里细心地培养着一棵小树苗,他用心呵护,给它施肥浇水,使其茁壮成长。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成语“作育”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教育和培养相关的成语,如“教育万岁”、“教书育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老师每天都在作育我们,让我们快乐学习。2. 小学生:爸爸妈妈是我最好的作育者,他们教育我做一个有礼貌的人。3. 初中生:老师用心作育我们,帮助我们发展自己的特长。4. 高中生:作育是一种艺术,需要耐心和智慧。5. 大学生:大学是我作育成长的地方,我要好好珍惜这个机会。
(0)
诗文中出现“作育”的诗词

赠贡士王志浩赴东莞训导

东风三月莺乱啼,都门冠盖相追随。

乡人故旧领除命,布衣一日生光辉。

王郎素非寻常者,浩气凌霄绝潇洒。

昔年充贡登成均,万里青云重光价。

已看蟾宫擢高枝,复闻战艺来春闱。

霜蹄暂蹶未为失,一官雅称克儒师。

番禺南望渺何许,便道还能过乡土。

梅雨连村旅舍昏,林阴满地邮亭午。

悬知到日夏方深,杏坛昼永分清阴。

皋比日宴说经史,座间济济皆青衿。

况当圣治文明日,宵旰孜孜在儒术。

兹行仰体圣明心,作育群才须努力。

朝回送别惜匆忙,且尽花前酒一觞。

岭南若遇回京使,犹待椷书寄玉堂。

(0)

赠钟观伯司训新淦邑庠

为士贵立志,志立名乃成。

所以贤圣徒,尚志尤兢兢。

维子我同里,祖父实相知。

弱冠志己殊,昼夜穷书诗。

春秋绍家学,讲究探玄微。

明经夙抱负,应聘来京畿。

金门特召试,辞藻何陆离。

裒然居上第,侪辈咸相推。

翩翩持教铎,去作淦庠师。

清晨来告别,执手聊蹰踟。

骊驹且未动,尽此黄金卮。

大河日东注,白云正南驰。

朝经直沽北,暮驻长淮西。

钟山屹相望,庐阜雄且奇。

九江既浩荡,南浦何逶迤。

洪都集冠盖,车马纷往来。

弥楫剑江涘,舣棹萧水湄。

金川对玉笥,佳气含朝晖。

诸生集衿佩,瞻拜盛容仪。

舍菜谨趋谒,揖让生光辉。

升堂闻丝竹,宴会及兹时。

优游敷文教,作育怀切偲。

士风振颓靡,俗化厚民彝。

末学惩剽窃,弥文戒夸毗。

由兹兴治理,简拔有所资。

勖哉志道德,永矢期勿隳。

(0)

赠子仪张博士还南京胄监

新除博士南京去,一骑迢迢发蓟城。

久别未忘乡里意,相逢不尽故人情。

夕阳红树孤帆影,野水寒云落雁声。

职教成均知不忝,深期作育赞皇明。

(0)

西台志喜

清明作育重冠绅,荐纸连登十一人。

亨会风云元异数,圣怀天地本同仁。

六司并属疲民命,五郡尤悬赤子身。

浮靡叔风烦就念,一番道俗要还醇。

(0)

挽郭嵩焘联

诸父兄弟荷维持,幼而失恃,长而成就,数十载辅翼直匡,恳恳勤勤,责我綦严期我切;

当代公卿长介绍,提携寒畯,作育英才,一霎时归真返璞,歌歌泣泣,受公恩重哭公多。

(0)

协州岁暮书怀步陆古山刺史原韵三首·其二

邑乘名分上下罗,万山深处采风过。

士人不仅歌芹藻,蛮俗谁知赋葛萝。

微雪白铺高嶂薄,夕阳红上小城多。

民淳礼让兴原易,作育菁莪咏在阿。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黄龟年 王应麟 钱士升 王献之 元载 瞿汝稷 阎长言 陈邦瞻 程梦星 徐勉 石崇 王钦若 张柬之 崔骃 真可 严蕊 武平一 归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