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俯身拾取。《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四:“﹝ 孙何 ﹞素近视,每上殿进札子,多宿诵精熟,以合奏牘。忽一日飘牘委地,四散俯拾,零乱倒错,合奏不同,上颇讶之。” 宋 郭彖 《睽车志》卷四:“俄一蜣螂飞过其前,叟即举杖,一击堕地,俯拾裂食之。”
(2).引申以喻成事之易。《北史·周纪上》:“ 欢 ( 高欢 )违负天地,毒被人鬼,乘此扫荡,易同俯拾。” 明 刘基 《赠杜安道》诗:“拔栅 皖城 犹俯拾,探穴 九江 无险阻。”
(3).屈尊下取。喻俯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胭脂》:“﹝ 臙脂 ﹞心疑 王氏 未暇往,又疑宦裔不肯俯拾。”
- 基本含义
- 弯腰捡拾。形容对事物非常熟悉,能够轻松得到所需。
- 详细解释
- 俯:弯腰;拾:捡。俯拾的意思是弯腰捡拾,比喻对某种事物非常熟悉,能够轻松得到所需。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熟悉事物的程度,以及对事物的掌握程度。
- 使用场景
- 俯拾常用于形容对某种事物非常熟悉,能够轻松得到所需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有深厚的知识和经验,能够轻松应对各种问题。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某个地方非常熟悉,能够轻松找到需要的东西。
- 故事起源
- 俯拾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易·系辞上》:“故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其中的“补不足”一词,意为弯腰捡拾。后来,人们将其引申为对事物的熟悉和掌握。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俯和拾。
- 例句
- 1. 他对这个行业非常熟悉,对于市场动态能够俯拾自如。2. 老师对学生的问题能够俯拾即是,给出了很好的解答。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俯拾”与“弯腰捡拾”联系起来,形象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一个弯腰捡拾的人,能够轻松地得到所需的东西,表示对事物的熟悉和掌握。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熟悉和掌握相关的成语,例如“融会贯通”、“了如指掌”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对我的书包里的东西俯拾自如。2. 初中生:老师讲的知识我都非常俯拾。3. 高中生:他对历史知识非常俯拾,考试成绩一直很好。4. 大学生:这个专业的课程对我来说俯拾自如,我非常喜欢学习。5. 成人:我对这个领域的市场情况非常俯拾,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