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干燥炽热。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甲辰岁荒》:“自四月不雨,直至八月,中间虽小雨数次,地方溼而燥日如火,随就乾烈,沟洫扬尘,河港成裂,禾苗尽槁。”
- 基本含义
- 指勇猛刚烈,意志坚定,不畏艰险。
- 详细解释
- 乾烈是由“乾”和“烈”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乾”是指阳刚之气,代表坚强、刚毅的意思;“烈”是指火热之气,代表热情、热血的意思。合在一起,乾烈形容一个人勇猛刚烈,意志坚定,不畏艰险,具有坚强的意志力和奋斗精神。
- 使用场景
- 乾烈常用于形容个人的品质或精神状态,特别是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表现出的勇敢、坚毅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可以用于形容战士、英雄、志士等具有高尚品质和坚定信念的人。
- 故事起源
- 乾烈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韩崇传》中。当时,汉朝的皇帝刘秀派遣韩崇前去讨伐叛乱的农民军。在战斗中,韩崇表现出了非常勇猛刚烈的精神,最终成功击败了叛军。后来人们就用乾烈来形容韩崇的勇猛刚烈。
- 词语结构
- 乾烈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乾和烈分别代表阳刚和火热的意思。
- 例句
- 1. 他在困境中展现出了乾烈的精神,毫不退缩。2. 这位年轻人勇往直前,乾烈不屈,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乾烈的发音“qián liè”与“坚烈”发音相近,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同时,可以将乾烈与勇猛刚烈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形成心理形象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故事或小说,了解更多关于乾烈精神的例子和故事,进一步加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比赛中表现得非常乾烈,最终取得了优异成绩。2. 初中生:面对困难,我们应该像英雄一样乾烈地面对,不屈不挠。3. 高中生:只有具备乾烈的精神,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4. 大学生:乾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它代表了一个人坚强不屈的意志力和奋斗精神。5. 成年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应该以乾烈的精神面对,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