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稽延 jīyán
[delay] 久留拖延
稽延时日
- 近义词
拖延、稽迟、迁延、迟延
- 详细解释
迟延,拖延。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沁水》:“愿陛下特出臣表,勅大司农府给人工,勿使稽延,以赞时要。”《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五年》:“比之旧日中书,稽延数倍。” 明 李东阳 《应诏陈言奏》:“岁岁稽延,愈久愈困。”
- 基本含义
- 拖延、推迟
- 使用场景
- 稽延常用于形容人们因为懒散、迟疑或其他原因而拖延做事的情况。它可以用来形容个人的行为,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些事物的发展或进展受到了拖延。
- 故事起源
- 稽延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田叔列传》中。故事讲述了田叔因为拖延不肯离开故乡,最终错过了加入刘邦军队的机会,错失了功名和荣耀。这个故事让人们明白了稽延拖延的坏处,故而形成了这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稽延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稽”和动词宾语“延”组成。
- 例句
- 1. 他总是稽延工作,导致项目进度拖延。2. 不要稽延学习时间,要抓紧每一分钟。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稽延与“拖延”相联想,两者意思相近,都表示推迟、延迟的含义。可以通过记忆这个关联来记忆稽延的意思。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稽延相关的成语,如“拖泥带水”、“拖后腿”等,以丰富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稽延写作业的时间,结果作业堆积如山。2. 初中生:老师交代的作业他总是稽延做,导致成绩下降。3. 高中生:他因为稽延准备考试,结果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4. 大学生:他总是稽延写论文的时间,最后匆忙完成,质量受到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