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缺乏资源、困难或不顺利的情况,可以用来描述各种不同的场景,如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
- 例句
- 1. 这个地方太干燥了,常年没水。2. 他一直没水的状态下,还能坚持工作,真是不容易。3. 考试前一晚停电了,我电脑没电,真是没水啊。
- 基本含义
- 形容没有水或缺水的状态,也比喻缺乏资源或困难。
- 基本解释
(1).潜水。《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欲出 周 鼎 泗水 。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今水浅时,彼土人没水,取得旧木,坚贞光黑如漆。”《晋书·谢玄传》:“小将 田泓 请行,乃没水潜行,将趣城,为贼所获。”《明史·张士诚传》:“ 五太子 者, 士诚 养子,短小精悍,能平地跃丈餘,又善没水。”
(2).沉入水中;淹在水中。《百喻经·口诵乘船法而不解法喻》:“船盘迴旋转,不能前进至於宝所,举船商人没水而死。”《清史稿·循吏传·任辰旦》:“县田没水者六千亩,赋额未除,输者率破家。”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资源缺乏或困难相关的成语,如“缺衣少食”、“寸草不生”等。同时,也可以学习与水相关的成语,如“水落石出”、“水到渠成”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地方太干了,连水都没了。2. 初中生:考试前一晚没电,我没法复习,真是没水啊。3. 高中生:这个项目缺少资金支持,处于没水状态,很难顺利进行。4. 大学生:他在创业初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从没水的状态中坚持下来,最终取得了成功。
- 故事起源
- 成语“没水”最早出现在明代李时中的《红楼梦》中。在小说中,贾府大观园的池塘因为缺水而干涸,成为了一个象征贫困和衰败的象征。后来,这个成语就逐渐被广泛使用。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缺水”或“困难”的概念联系起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在一个干旱的地方,没有水可供使用,就会面临困难和不便。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没”和“水”两个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成语“没水”原指缺少水源或水资源,后来引申为缺乏资源、困难或不顺利的状态。它可以用来形容某个地方缺水,也可以用来描述某个人或事物在某种方面缺乏所需的条件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