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见“ 蝌斗篆文 ”。
- 基本含义
- 形容字迹潦草、难以辨认。
- 详细解释
- 蝌篆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蝌”指的是一种蛙类动物,形态矮小且不成熟,而“篆”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字体。蝌篆形容的是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的情况。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字迹书写不工整,或者形容文字难以辨认的情况。
- 使用场景
- 蝌篆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书写水平不好,或者某篇文章的字迹不清晰。
- 故事起源
- 蝌篆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周勃传》中,原文是“勃字蝌篆”。周勃是汉朝初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他在写给刘邦的信中,字迹潦草难辨。从此以后,“蝌篆”一词就用来形容字迹潦草、难辨。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例句
- 1. 他写字写得蝌篆,连自己都看不清楚。2. 这篇文章的字迹蝌篆,很难辨认出是什么字。
- 记忆技巧
- 可以想象一只小蛙在写字,由于它的体型小,所以写出来的字迹潦草,难以辨认。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书写相关的成语,如“字迹模糊”、“字迹工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字写得很蝌篆,老师常常看不清楚。2. 初中生:我抄写的古诗字迹太蝌篆了,老师批改的时候都不知道我写的是什么字。3. 高中生:我的书法水平还不够好,写出来的字迹有些蝌篆。4. 大学生:我在考试的时候写得太匆忙,字迹变得蝌篆,导致有些题目被扣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