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30日(农历四月初三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纳夏的词语解释
纳夏的意思
拼音:nà xià    注音:ㄣㄚˋ ㄒㄧㄚˋ
使用场景
纳夏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对某种税收的征收,也可以用来比喻对某种负担或压力的承担。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使用纳夏来描述政府对企业或个人的税收征收,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承担的各种压力和负担。
例句
1. 政府每年夏季都会纳夏,以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2. 这个企业在去年纳夏的税赋比前一年增加了很多。
基本含义
纳夏是指收取夏季的税赋。
基本解释

古乐章名。九夏之一。《周礼·春官·锺师》:“钟师掌金奏,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纳夏》、《章夏》,《齐夏》,《族夏》,《祴夏》,《驁夏》。” 郑玄 注:“四方宾来,奏《纳夏》。”

延伸学习
如果想要更深入地了解纳夏这个成语,可以学习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税收制度以及农民的生活情况。同时,还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扩展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夏天到了,农民叔叔们要纳夏给国家了。2. 初中生:政府每年都会按照法律规定纳夏,以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3. 高中生: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企业需要纳夏的税赋来支持国家的建设。4. 大学生:作为公民,我们应该积极纳夏,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
故事起源
纳夏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在古代,农民需要按照国家的要求,每年夏季将农产品交纳给国家作为税赋。这种农业税收制度被称为纳夏。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语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对某种税收的征收或对某种负担的承担。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纳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农民在夏季将农产品纳给国家作为税赋的场景,这样就能够很容易地记住纳夏的含义和用法。
词语结构
纳夏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纳”和名词“夏”组成。其中,“纳”表示收取,征收的意思;“夏”表示夏季。
详细解释
纳夏是一个古代的农业税收制度,指的是收取夏季的税赋。在古代中国,农业是社会的主要经济活动,纳夏是国家对农民征收的一种税收形式。纳夏的税赋主要包括粮食、丝绢、布匹等农产品。纳夏的实行是为了满足国家的经济需求,同时也是一种对农民的负担。
(0)
诗文中出现“纳夏”的诗词

影湖楼十咏·其一天光

湖楼缥渺水中央,舣棹攀梯纳夏凉。

不著太清些子翳,举头落落祗天光。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庄周 李耳 荀子 李斯 曾参 吕不韦 公羊高 谷梁赤 宁戚 孔子 墨子 江采萍 徐惠 李朝威 李延寿 房玄龄 吴理堂 邹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