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赞美、歌颂有威严、有气度的人,特别是指帝王或其他权威人物。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气势非凡,令人敬畏。
- 例句
- 1. 他站在那里,身上散发着王赫的气势。2. 这位领导的一举一动都透露出王赫之气。3. 他的演讲充满了王赫之风,让人肃然起敬。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威严和气度。
- 基本解释
天子勃然震怒貌。语本《诗·大雅·皇矣》:“王赫斯怒,爰整其旅。” 郑玄 笺:“ 文王 赫然与其羣臣尽怒。” 南朝 陈 徐陵 《武皇帝作相时与北齐广陵城主书》:“愿达丹诚,用停王赫。” 唐 张说 《神人传庆》:“天帝下席,承 韦 于命。王赫斯兴,拨乱反正。”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形容有威严和气度的成语,如“龙行虎步”、“气宇轩昂”等,扩展自己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走进教室,给人一种王赫之感。2. 初中生:这位领导的讲话充满了王赫之气,让人肃然起敬。3. 高中生:他的举止优雅、气度非凡,真是一个王赫之人。
-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一个故事,说项羽在巨鹿之战中被刘邦打败后,失去了威严和气度,变得颓废无力。刘邦见状,对项羽说:“君王者,赫赫者也。”意思是说帝王应该有威严和气度,不应该丧失信心。后来,人们用“王赫”来形容有威严和气度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王赫”与威严、气度联系起来,想象一个王者站在高处,光芒四射,威严非凡的形象,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
- 详细解释
- 王赫是一个汉语成语,由“王”和“赫”两个字组成。其中,“王”表示王者,即帝王的威严和统治权力;“赫”表示光耀和辉煌。整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威严和气度,通常用来形容有威严、有气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