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寓言常常被用于教育、文学创作、演讲和讲故事。它可以用来向孩子们传递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也可以用来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 例句
- 1. 他的演讲就像一则寓言,引起了听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2. 这个故事是一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能贪图小利而忽视大局。
- 基本含义
- 用故事或形象化的方式来传达道德或哲理的文学形式。
- 基本解释
◎ 寓言 yùyán
(1) [fable;allegory;parable]
(2) 有所隐含的语言
(3)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 延伸学习
- 寓言是一种具有丰富文化背景的文学形式。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不同文化中的寓言,比如希腊神话中的寓言或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此外,你也可以尝试自己创作寓言,通过故事来传递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故事就像一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诚实守信。2. 初中生:他的演讲充满了寓言,让我们深刻地理解了人与自然的关系。3. 高中生:这本书里的寓言故事很有哲理,让我对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 故事起源
- 寓言最早起源于古代希腊,其中最著名的寓言作家是伊索。伊索的寓言以动物和其他非人类物体为主角,通过他们的行为来揭示人类的弱点和错误。这些寓言被后来的作家广泛传播和改编,成为世界各地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英文翻译
1.fable; allegory; parable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寓言和其中的道德故事与动物形象联系起来来记忆寓言。例如,将寓言故事中的主要动物形象与与之相关的道德教训联系起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帮助记忆。
- 词语结构
- 寓言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词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详细解释
(1).有所寄托的话。《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陆德明 释文:“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託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也。”
(2).指托辞以寓意。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元祐 献诗十首,其词猥陋,皆寓言嬖幸,而意及兵戍。” 明 王琼 《双溪杂记》:“后世山林隐逸之士有所纪述,若无统理,然即事寓言,亦足以广见闻而资智识。”
(3).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常带有劝戒、教育的性质。如我国古代诸子百家著作中的寓言、古 希腊 《伊索寓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