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送粮食给盗贼。比喻做危害自己的蠢事。《荀子·大略》:“非其人而教之,齎盗粮,借贼兵也。”《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故 齐 所以大破者,以其伐 楚 而肥 韩 魏 也。此所谓借贼兵而齎盗粮者也。” 司马贞 索隐:“言为盗齎粮也。”
- 基本含义
- 指窃取粮食,偷盗粮草。
- 详细解释
- 赍盗粮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赍”是指运送,搬运,“盗”是指偷窃,“粮”是指粮食。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窃取粮食,偷盗粮草。它形象地描述了人们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择手段地偷盗粮食。
- 使用场景
- 赍盗粮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某人偷盗、窃取他人财物或资源的行为。可以用于贬义的描述,表示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违法的。
- 故事起源
- 关于赍盗粮的故事没有明确的起源,但它可能源于中国古代的战争时期。在战争时期,粮食是军队维持生存和作战的重要资源,因此,有些士兵或军官可能会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偷窃粮食。这种行为被视为背叛,因此形成了这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赍盗粮由两个词组成,其中“赍”是动词,“盗”和“粮”是名词。
- 例句
- 1. 他为了自己的贪婪而赍盗粮食,最终被发现并受到了惩罚。2. 这个公司的高管们赍盗粮草,导致公司陷入了财务危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偷盗者正在运送袋子里的粮食,这个偷盗者就是赍盗粮的主角。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战争时期的粮食运输和保卫粮食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成语和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被老师发现在课堂上赍盗粮食,被批评了。2. 初中生:这个小偷赍盗粮食,被警察抓住了。3. 高中生:历史课上老师讲到古代战争时期士兵赍盗粮食的故事,让我们深感惋惜。4. 大学生:这个公司的高管们赍盗粮草,导致公司陷入了财务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