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倡和常用于表达倡导和平、调和的思想和行为。可以用于描述个人、团体或国家在处理矛盾、冲突时主动寻求和解、和谐的态度。例如,在家庭中,父母可以倡和兄弟姐妹之间的纷争,促使他们和睦相处;在社会中,倡和可以指倡导民众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 例句
- 1. 他一直倡和友好的交流,希望通过对话解决争端。2. 这个组织的宗旨是倡和共荣,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 基本含义
- 指倡导和平、调和的行为。
- 基本解释
(1).一人首唱,他人相和,互相应答。语出《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礼记·乐记》:“倡和清浊。” 孔颖达 疏:“先发声者为倡,后应声者为和。”
(2).指以诗词相酬答。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五:“﹝ 陈后主 ﹞与倖臣各製歌词,极於轻荡,男女倡和,其音甚哀。”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三折:“全凭着花月为媒,共佳人倡和传杯。”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赵 以寒士,而留余仍住 王公 旧屋,供饔飱,彼此倡和。”
(3).一人提出主张,他人附和,以相呼应。《左传·昭公十二年》:“外内倡和为忠,率事以信为共,供养三德为善,非此三者弗当。” 杜预 注:“不相违也。”《新唐书·宦者传下·田令孜》:“宰相 卢携 素事 令孜 ,每建白,必阿邑倡和。” 清 薛福成 《选举论中》:“其后上无明君,朝无是非,诸名士乃争相倡和,树朋党,然上下知畏清议, 汉 之赖以维持者数十年。”
(4).犹倡随。特指夫唱妇和。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 河 北人事,多由内政……倡和之礼,或‘尔’‘汝’之。”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和平、调和相关的成语,例如“和衷共济”、“和而不同”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倡和友善,不要欺负同学。2. 初中生:班级里出现矛盾时,我们应该倡和解决,而不是互相对立。3. 高中生:在国际关系中,倡和外交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手段。4. 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精英,我们应该倡和共赢的合作模式,推动社会的发展。
- 故事起源
- 倡和一词最早出自《左传·僖公十一年》。当时,齐国内乱,国君召集大臣商讨解决之道,齐国大夫颜回提出了倡和的思想,主张通过和解来解决内部纷争。后来,倡和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思想理念,并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倡和这个词语:1. 将“倡和”分开记忆,倡和分别代表倡导和平、调和。2. 创造一个简单的故事情节,将倡和与和谐相处联系在一起。
- 词语结构
- 倡和的结构是“倡”和“和”两个字组成的。
- 详细解释
- 倡和是由“倡”和“和”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倡,指倡导、提倡;和,指和平、调和。倡和的基本含义是倡导和平、调和的行为,表示主动促进和谐、和睦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