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三朔常用于描述时间的长久、漫长,可以用来形容等待、期望或耐心等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事件或计划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完成。
- 例句
- 1. 我已经等了三朔了,还是没有等到他回来。2. 这个计划需要经过三朔的时间才能完成。3. 他们相隔三朔才再次见面,彼此都很想念。
- 基本含义
- 三个月的时光
- 基本解释
指农历正月初一。《初学记》卷四引《玉烛宝典》:“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上日,亦云正朝,亦云三元,亦云三朔。” 明 张居正 《贺元旦表》之六:“兹维端月,三朔肇临。”
- 延伸学习
- 1. 了解更多关于农历和农耕社会的知识,深入理解三朔的起源和意义。2. 学习其他与时间相关的成语,如“一朝一夕”、“日久见人心”等,拓展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等了三朔才等到暑假。2. 初中生:这次考试前我们要花三朔的时间来复习。3. 高中生:我等了三朔才等到心仪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 故事起源
- 三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耕社会。农民们在种植作物时需要等待大约三个月才能收获,所以三个月的时间就成为了人们期盼和等待的象征。
- 记忆技巧
- 1. 可以将“三朔”视为一个时间单位,类似于“三个月”。2. 可以联想到农民们等待三个月才能收获作物的情景,从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三朔由两个部分组成,三表示数量,朔表示月份。这个成语的结构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
- 详细解释
- 三朔是指三个月的时间,也可以表示长时间的等待或期盼。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农历,农历一个月被称为一个朔,所以三朔即为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