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大声斥责。《后汉书·张陵传》:“ 元嘉 中,岁首朝贺,大将军 梁冀 带剑入省, 陵 呵叱令出。” 唐 沉佺期 《被弹》诗:“尔何按国章,无罪见呵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佟客》:“妻乃入室理妆,某自酌以待之,呵叱频催。”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他从来没有这么厉声厉色的呵叱过她。”
(2).吆喝。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凉国武公李愬》:“ 季武 为导,以宰相行,呵叱动地。”
(3).犹呼唤。《资治通鉴·唐僖宗中和二年》:“ 用之 每对 駢 呵叱风雨,仰揖空际,云有神仙过云表。 駢 輒随而拜之。”
- 近义词
呵斥、叱责
- 基本含义
- 严厉责备,痛斥
- 详细解释
- 呵叱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呵”意为责备或斥责,表达了严厉的口气;“叱”意为大声斥责,表示以口头方式进行严厉批评。呵叱一词形象地描述了对他人的严厉责备和痛斥。
- 使用场景
- 呵叱常用于形容对别人的错误行为进行严厉批评和责备,通常表示发出批评的人对错误行为非常不满,并希望对方能够改正。
-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郑子产因为对国君的错误行为进行了严厉批评和痛斥,被国君呵斥。郑子产的儿子郑国渠看到后非常愤怒,要求国君道歉。国君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向郑子产道歉,并表示自己会改正。这个故事成为了呵叱这个成语的起源。
- 词语结构
- 呵叱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呵”和“叱”分别表示责备和斥责的意思。
- 例句
- 1. 他对学生们的懒散态度进行了严厉呵叱。2. 父亲对儿子的错误行为进行了一番严厉的呵叱。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呵叱”这个成语和严厉的口气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大声责备别人的情景,通过形象化的记忆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思。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批评和责备相关的成语,如“责无旁贷”、“口诛笔伐”等,以扩大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呵叱了我,因为我没有完成作业。初中生:父母呵叱我,因为我犯了同样的错误。高中生:老师呵叱了整个班级,因为大家没有认真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