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伍姓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普通人或平凡的人,强调其普遍性和普通性。可以用于各种场合,例如形容自己或他人的身份地位,或者用来形容某个集体中的成员。
- 例句
- 1. 他是个伍姓,没有什么特殊的身份。2. 军队中的伍姓们辛苦训练,保卫国家的安全。
- 基本含义
- 指军队中的士兵,也用来比喻普通人。
- 基本解释
拼音:wǔ xìng
回族中的伍姓,其主要家族为金陵(今南京)伍氏。伍氏后裔族人繁多,人才辈出:清初有伊斯兰教学者伍遵契,译有《归真要道》等;清中叶有中甲戌科探花的伍长华,曾任湖北巡抚与林则徐一起在武昌禁鸦销烟;清末民初有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的伍崇仁,有毕生从事教育的伍崇贤,有任民国教育部普教司司长、浙江、江西教育厅厅长的教育家伍崇学(又名仲文)。解放后,伍氏家族中各科类学者、专家相当多。另外,自明代后,从南京、扬州等地迁到湖南常德的“金陵十姓”中也有伍姓。伍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江浙和湖南等地。
姓氏源流
伍(Wǔ)姓源出有二:
一 出自芈姓
为黄帝时大臣伍胥之后,以祖名为氏。据《玄女兵法》载,黄帝为部落首领时,其下有大臣名伍胥,其后代以祖名为姓,形成伍氏,伍胥就是后来成为楚国望族的伍姓的始祖。春秋时候,楚庄王有个宠臣叫伍参,是伍胥的后裔。
二 出自回族中有伍氏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北上与晋国争霸。他先出兵讨伐郑国,晋国派荀林父救援,两军在邲相遇。楚令尹孙叔敖见晋军势大,主张撤军,楚庄王也同意。这时伍参对庄王说:“晋军内部不团结,号令不统一,元帅荀林父没有威望,楚军只要一进攻,晋军必败。”孙叔敖生气的说:“楚军连年作战,已经疲惫不堪。如果打了败仗,即使杀了你做肉羹,也赎不了你的罪。”伍参笑着回答:“如果打胜了,那就证明你无谋;万一打了败仗,我的肉将由晋人来吃,哪里还轮得上你啊!”接着他仔细分析了楚军的有利条件和晋军的弱点,终于说服楚庄王同意出战,结果楚军获胜。于是楚庄王就封伍参为大夫,伍参便以名为姓,成为伍氏,其后代沿袭伍姓,形成伍氏。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军队制度,了解不同等级的士兵在军队中的地位和职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我爸爸是个伍姓,他每天都去上班。2. 小学生:他是个伍姓,但他的成绩很优秀。3. 中学生:虽然他是个伍姓,但他有很多特长。4. 大学生:我是个伍姓,但我有追求自己梦想的勇气。
- 故事起源
- 伍姓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军队制度。古代中国军队中的士兵分为五个等级,最底层的等级被称为伍姓。由于士兵在军队中地位较低,因此伍姓逐渐被引申为指代普通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伍姓”与“士兵”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同时,也可以通过想象一个军队中的士兵,他们都是普通人,没有特殊的身份或地位。
- 词语结构
- 伍姓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伍”和“姓”。
- 详细解释
- 伍姓,是一个姓氏,同时也指代军队中的士兵。在古代中国,军队中的士兵被分为五个等级,其中最底层的就是伍姓。后来,这个词语被引申为指代普通人,没有特殊身份或地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