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按年代顺序编排史料、著作等。《公羊传·隐公六年》:“《春秋》编年,四时具,然后为年。”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然纪传为式,编年缀事,文非泛论,按实而书。” 唐 刘知几 《史通·本纪》:“ 陆机 《晋书》,列纪三祖,直序其事,竟不编年。年既不编,何纪之有?”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之二十:“编年书甲子,树节良已勤。” 李广田 《<闻一多选集>序》:“《全集》是按分类编排的,这里都尽可能地按编年调整了,凡是能注出写作年代的也已大致注明。”
(2).指编年体。 唐 刘知几 《史通·六家》:“所在史官,记其国事,为纪传者则规模 班 马 ,创编年者则议拟 荀 袁 ,於是《史》《汉》之体大行,而《国语》之风替矣。”
- 近义词
纪年
- 基本含义
- 按年份顺序编排的历史记录
- 详细解释
- 编年是指按照年份的顺序,将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记录整理成一部书籍或文件。编年记录了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对于研究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使用场景
- 编年常用于历史研究、编纂历史书籍或教材等场景。
- 故事起源
- 编年这个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历史学的发展。在古代,人们为了记录历史事件和人物,将它们按照年份的顺序编排,形成了编年的方式。这种方式对于整理历史、研究历史有很大帮助,因此成为了一种常用的方法。
- 词语结构
- 编年是一个由“编”和“年”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编”表示整理、记录的意思,“年”表示年份的意思。
- 例句
- 1. 他花了很多时间编年整理了一本关于明朝历史的书籍。2. 这部编年叙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编年”拆分成“编”和“年”两个部分来记忆,其中“编”表示整理、记录,“年”表示年份。可以将“编年”与历史研究、整理相关联,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学习编年可以帮助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对于历史研究、文化传承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可以阅读编年史著作,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看编年故事书,可以了解古代的历史。2. 初中生:老师让我们编年整理一份关于二战的历史报告。3. 高中生:为了研究明清时期的社会变迁,我正在编年整理相关资料。4. 大学生:我的论文研究对象是编年叙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