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伏处的词语解释
伏处的意思
拼音:fú chǔ    注音:ㄈㄨˊ ㄔㄨˇ
使用场景
伏处常用于描述人或物隐藏在某处,躲避追捕、躲避危险等情况。例如,可以用来形容犯罪嫌疑人在警方追捕下找到一个隐蔽的地方藏身,或者用来形容动物在丛林中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躲避捕食者。
例句
1. 犯罪嫌疑人在警方的追捕下找到了一个隐蔽的伏处。2. 动物在丛林中寻找一个安全的伏处躲避捕食者。
基本含义
隐藏在某处,躲避在某处。
基本解释

(1).隐居。《庄子·在宥》:“贤者伏处大山嵁巖之下,而万乘之君忧慄乎庙堂之上。” 清 姚莹 《复荐青一兄书》:“愧无古人高洁之行,伏处邱园,而浮沉外吏,数见黜辱,已自伤矣!”
(2).安处,不四出活动。 鲁迅 《华盖集·十四年的“读经”》:“阔人决不是笨牛,否则,他早已伏处牖下,老死田间了。”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躲避、隐藏相关的成语,如“藏污纳垢”、“隐姓埋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树下找到一个伏处,躲避了雨水。2. 初中生:犯罪嫌疑人在警方的追捕下找到了一个隐蔽的伏处。3. 高中生:这只猎豹在丛林中找到了一个安全的伏处,等待猎物的到来。
故事起源
伏处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战争时期。在古代战争中,有时候弱小的一方会选择躲避敌人的追捕,寻找一个隐蔽的地方伏击敌人或者等待援军的到来。因此,伏处成为了形容躲避敌人、寻找隐蔽地点的词语。
记忆技巧
可以将“伏处”与躲藏、隐藏的意思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形象的记忆,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伏处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伏”和“处”。
详细解释
伏处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或物隐藏在某处,躲避在某处。它暗示了一种隐秘的状态,常用于描述逃避追捕、躲避危险等情况。
(0)
诗文中出现“伏处”的诗词

谒范文正公祠

贫儒困韦布,郁郁不可居。

所见祇利名,得志将何如。

人生发未燥,入塾诵诗书。

道通天地人,识岂囿一隅。

举世病饥溺,拯之在吾徒。

伟哉文正公,志量世所无。

伏处怀庙堂,宦达忧江湖。

立朝三十年,寒素如其初。

禄入赡同宗,身外无赢馀。

世儒不自奋,观之徒嗟吁。

我来谒公祠,再拜立斯须。

愿言式高风,永为学士模。

(0)

碎石篇示儿子自悦

我行东山下,碎石盈交衢。

牛羊互践履,杂沓埋沮洳。

鞠躬暗物色,小大罗之裾。

归来细磨刮,乍觉光气殊。

汲水畜盆盎,融融照四隅。

畴意尘垢里,一一拟璠玙。

锐者若耸翠,髡者如含珠。

凸者兀而立,凹者俯以趋。

有如洲之畔,采采联名姝。

有如海之岛,翩翩扬仙襦。或红于玛瑙,或白于?璖。

碧若出新柳,春草谢不如。

青若抽嫩竹,雨过空天余。

五色纷炫耀,一脉延清虚。

不下米颠拜,足光刺史舆。

物苟抱真宰,宁患长沦胥。

显晦有时令,遇合终不诬。

卞和三献璞,季子十上书。

一旦蒙拂拭,光采凌通都。

寄言伏处者,慎勿伤岁徂。

(0)

伤寿伯茀仲茀

三年伏处绝艰辛,赴死终伤志未伸。

四海朋交俱失望,一门兄弟自成仁。

高林奋笔倾酸泪,张卓函书带战尘。

莫怪褒忠殊不及,朝衣东市是何人?

(0)

齐天乐.寒蝉

一枝未稳金飙动,携琴向谁深诉?

玄鬓先凋,纱衣渐冷,换了飞扬心绪。疏阴可数。

又添种凄凉,叶声如雨。

寒雁初来,长天远近话迟暮。

重经齐女冢畔,惊无情一碧,哽咽难语。

地回长饥,身轻欲蜕,料理铜盘清露。啼蛩更苦。

伏处蓬蒿,羡伊仙去。料得螳螂,亦难持斧舞。

(0)

续梅花百咏·其三十八矮梅

不及苍松树几寻,花开数点见天心。

俯身伏处茅檐下,未许红尘十丈侵。

(0)

满江红.咏蝶

一梦蘧蘧,早悟彻、浮生是幻。

忆蠖屈、草茅伏处,化身未现。

裹叶青虫谁鉴赏,抱枝毛蛹真堪厌。

忽高飞、彩翼焕文章,群争羡。亭榭好,芳寻遍。

锦绣里,花迷恋。纵繁华也要、能消福艳。

春色名园酣富贵,秋风败堵忘贫贱。

味庄周、意趣最幽深,宜参玩。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