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末教一词多用于贬义,用来批评那些学问浅薄、教育水平不高的人。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讽刺、批评或教育场景。
- 例句
- 1. 这个人只懂一点皮毛,真是个末教之人。2. 他的见识太浅薄了,完全是个末教者。
- 基本含义
- 指末学、末流的教育或学问。
- 基本解释
(1).谓后来行事的指导;未来的借鉴。《管子·山权数》:“故君无失时,无失策,万物兴丰。无失利。远占得失以为末教。”
(2).无关根本的教导。 汉 徐干 《中论·务本》:“且先王之末教也,非有小才小智则亦不能为也。”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论语》中的其他内容,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育观念,以及其他与教育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知识太少了,真是个末教之人。2. 初中生:这个老师只懂一点皮毛,真是个末教者。3. 高中生:他的见识太浅薄了,完全是个末教之人。4. 大学生:那个学生只注重考试成绩,对于其他知识不感兴趣,真是个末教者。
- 故事起源
- 末教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为政篇》中的一句话:“末学也,何足以为政?”。这句话是孔子对于一位学问浅薄的人的批评。后来,末教逐渐成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学问浅薄、教育水平低下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末教”中的“末”字,它有次要、低下的意思,表示学问浅薄、教育水平低下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末教是由“末”和“教”两个字组成的,其中“末”表示次要、低下的意思,“教”表示教育、学问的意思。
- 详细解释
- 末教一词源自《论语·为政篇》中的一句话:“末学也,何足以为政?”。末学指的是次要的学问,末流的教育。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学问浅薄、教育水平低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