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贬义,形容那些不守法纪、贪婪的人。可以用来指代偷窃行为,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贪婪地占有他人的财物或权力。
- 例句
- 1. 他是个盗薮之徒,经常偷窃别人的财物。2. 这个官员贪婪如盗薮,不仅贪污受贿,还滥用职权。
- 基本含义
- 指盗窃行为,也用来形容不守法纪、贪婪的人。
- 基本解释
亦作“盗藪”。强盗聚集的地方。 元 卢挚 《湖南宣慰使赵公墓志铭》:“胁既,良民即自拔盗藪。”《明史·张翀传》:“所部 万羊山 跨 湖广 、 福建 、 广东 境,故盗藪。”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乱离二则》:“ 陕西 某公,任盐秩,家累不从。值 姜瓖 之变,故里陷为盗藪,音信隔絶。” 李宗仁 《回忆录》第四章:“ 荣廷 一时藏身无处,不得已,逃入盗薮,落草为寇。”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比如“贪婪”、“偷窃”等。也可以学习相关的故事和传说,了解更多关于盗薮的背景和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个盗薮之徒,偷了同学的铅笔。2. 初中生:这个商人贪婪如盗薮,不仅欺骗客户,还偷税漏税。3. 高中生:这个政府官员贪婪如盗薮,滥用职权,贪污受贿。4. 大学生:他的贪婪行为就像盗薮一样,不仅占有他人的财物,还侵犯了他人的权益。
- 故事起源
- 据说,盗薮这个成语的故事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故事讲述了一个贪婪的人,他偷窃了一个茂盛的竹林中的竹子。这个故事通过成语“盗薮”来形容那些贪婪的人和他们的行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贪婪的人偷取茂盛的竹子,形成一个鲜明的形象。通过这个形象,可以更容易地记住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词语结构
- 动词+名词
- 详细解释
- 成语“盗薮”由两个字组成,其中“盗”指盗窃,指偷别人的财物;“薮”指竹林,指生长茂盛的竹子。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偷取茂盛的竹子,比喻盗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