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有关国家大计的言论、主张。《汉书·薛宣传》:“臣闻贤材莫大於治人, 宣 已有效。其法律任廷尉有餘,经术文雅足以谋王体,断国论。” 宋 王安石 《河势》诗:“国论终将塞,民嗟亦已勤。”
(2).谓商讨国家大计,发表政见。 宋 岳飞 《乞解枢柄第三札》:“伏念臣滥厕枢庭,误陪国论,贪荣滋甚,补报蔑然,岂惟旷职之可忧,抑亦妨贤之是惧。”
(3).全国的舆论。 宋 曾巩 《代皇子免延安郡王第二表》:“窃以明德懿亲,在天功而有助;隆名重器,为国论之所归。”
(4).女真语。尊贵的意思。
- 基本含义
- 指国家的大政方针或国家的政治理论。
- 详细解释
- 国论是由“国”和“论”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国家的大政方针或国家的政治理论。国论通常用来描述国家的治理原则、政策或国家的根本方针。它强调国家治理的重要性,是国家政治体系的基石。
- 使用场景
- 国论常常用于政治、历史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的讨论中。它可以用来描述国家领导人的决策原则,也可以用来指代国家的宪法、法律和政策等。此外,国论还可以用来描述国家的发展战略、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等方面。
- 故事起源
- 国论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刑法志》中。它的具体来源和故事背景已经无从考证,但它的含义和使用在古代政治和国家管理中非常重要。
- 词语结构
- 国论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国”和“论”。
- 例句
- 1. 他的国论深思熟虑,为国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 这篇国论阐述了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记忆国论这个成语:1. 将“国论”拆分为“国”和“论”,并理解其基本含义。2. 将国论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联系起来,帮助记忆其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国家治理、政治理论和国家发展战略方面的知识,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国论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国论是国家的大政方针,是国家发展的指导原则。2. 初中生:我们应该学习国论,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3. 高中生:政治课上老师讲解了国论的重要性和实施方式。4. 大学生:国论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