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三自的词语解释
三自的意思
拼音:sān zì    注音:ㄙㄢ ㄗㄧˋ
使用场景
三自一词多用于教育领域,强调学生要有自我反省、自我批评和自我教育的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道德素养。它也可以用于其他场景,如企业管理、个人成长等,强调个人要有自我反省和自我提升的意识。
例句
1. 他每天晚上都会进行三自,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言辞。2. 学生们应该时刻保持三自的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基本含义
指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教育。
基本解释

(1).指自留地、自由市场、自负盈亏。参见“ 三自一包 ”。
(2).指解放后我国基督教广大爱国教徒开展的“自治、自养、自传”运动。1954年正式成立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延伸学习
1. 深入了解儒家思想和儒家教育的原理和理念。2. 学习其他与自我提升和个人成长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晚上都会进行三自,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2. 初中生:我们班级经常组织三自活动,大家互相反思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3. 高中生:高考前夕,我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三自,找出了自己的不足并进行了针对性的提高。4. 大学生:大学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三自的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思想境界。
故事起源
三自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思想。儒家强调人的修养和自我反省,认为一个人只有不断地自我教育和反思,才能达到道德的圆满和人格的完善。因此,三自一词成为了儒家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三自”与“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教育”这三个词联系起来记忆。同时,可以将“三自”与儒家思想和教育理念联系起来,加深记忆。
词语结构
三自是由“三”的数量词和“自”的代词组成的。
详细解释
三自是由“三”的原义和“自”的原义组成的成语。其中,“三”表示数量上的多次,而“自”表示主体自身。三自的含义是指一个人在行为上多次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和自我教育,以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和学识水平。
(0)
诗文中出现“三自”的诗词

广陵散

广陵散,妙哉嵇公其旨深,谁知此是亡国音。

商声慢大宫声微,强臣专命王室卑。

我闻仲达窥天禄,人见飞鸟在晋屋。

子元废芳昭杀髦,常道乡公终荡覆。

义师三自广陵起,功皆不成竟夷戮。

广陵散,宣诛凌。景诛俭,文诛诞。

广陵散,晋室昌,魏室亡。

(0)

题余君肃曰严忍斋

君肃吾良朋,天资秀而颖。

以忍名其斋,求余为序引。

余闻刃制心,其字谓之忍。

一忍宽百忧,百动归一静。

人心本至明,万善集虚境。

外物一障之,天真随晦泯。

意猿肆颉颃,气马浪驰骋。

以忍作防闲,如物有绳准。

圣贤养心学,最切是惩忿。

愚者一不校,鲁者三自省。

行行无取才,宜为夫子哂。

师德岂懦夫,见善必操秉。

唾面令自乾,可以愧不逞。

公艺忠孝人,家法肃而整。

九世有盘盂,一字其要领。

愿子继自今,去过贵乎敏。

育德必体蒙,辨义直观井。

意融妄尽消,心清事亦省。

我少染习气,近亦痛除屏。

作诗虽警君,且欲以自警。

(0)

飨堂联

垂训一无欺,能安分者,即是敬宗尊祖;

守身三自反,会吃亏者,便为孝子贤孙。

(0)

题祝公辅静得斋

郑卫撼俗耳,姬姜接凡目。

醇酎诳渴吻,大房诱饥腹。

一阈内外间,鲜不妄举足。

堂堂七尺躯,顷刻万感触。

人生性本静,情动乃有欲。

静善动亦善,尧舜可同躅。

动恶丧厥静,为桀为禽犊。

恭惟方寸心,性情赖管束。

勿狎宁孔畏,匪狂尚箕肃。

思精造诣深,察久酬应熟。

北辰居其所,初九不远复。

可待豮豕牙,故已童牛牿。

性静人所同,心静我所独。

心静非不动,存性情乃伏。

天地与我者,所宝不盈掬。

完我所固有,得之异逐鹿。

苦辛子祝子,为亲营半菽。

颇欲谢湖海,归欤卧茅屋。

清夜一孤灯,不疚内自烛。

养气非养体,未藉台馈肉。

胸中线五色,笔底泉万斛。

谁其相料理,回首送鸿鹄。

离娄下十四,三自义何缛。

紫阳居资对,我亦当熟读。

(0)

三法自然歌

心本不愆自然戒,何用科条防毁败。

心本不动自然定,何用勤劳止自竞。

心本不迷自然慧,何用参寻叩伦类。

即今知此三自然,奉以周旋无失坠。

(0)

嘉善县署大堂

一到案便为讼累所缠,何当忍耐须臾,先赢得身闲意适。

三自反难望中材以下,但稍放平方寸,未必皆我是人非。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