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英勇的将领、战士或者有杰出成就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行动或者决策勇敢果断,同时又考虑周全。
- 例句
- 1. 他在战场上表现得非常武烈,英勇无畏。2. 这位将军以其武烈的作风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和信任。
- 基本含义
- 形容勇猛果敢,有勇有谋。
- 基本解释
《国语·周语下》:“ 成王 能明文昭,能定武烈者也”。 韦昭 注:“烈,威也。言能明其文,使之昭;定其武,使之威也”。后以“武烈”谓武功。《后汉书·冯衍传上》:“ 衍 上书陈八事:一曰显文德,二曰褒武烈……。” 晋 傅玄 《宣皇帝登歌》:“载敷文教,载扬武烈。”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刘邦的故事,了解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在游泳比赛中展现出了武烈的勇气。初中生:她在班级竞赛中表现得非常武烈,带领团队取得了胜利。高中生:这位科学家凭借其武烈的创新精神,成功地研发出了一种新药物。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中的《刘邦本纪》。刘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刘家村人,也是汉朝的创始人。他在与秦朝抗争的过程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勇猛和智慧,最终成功建立了汉朝。因此,刘邦被赞誉为“武烈”。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武烈”这个成语与刘邦的故事联系起来,想象刘邦在战场上展现出的勇猛和智慧。可以通过画图、编故事等方式帮助记忆。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
- 详细解释
- 武烈指的是具备武勇和谋略的人。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不仅有勇气和决心去战斗,还要有足够的智慧和计谋来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