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送佛的词语解释
送佛的意思
拼音:sòng fó    注音:ㄙㄨㄙˋ ㄈㄛˊ
基本解释

僧人做佛事超度亡灵时,要发牒请佛,献斋上供,事毕,化纸把佛送走,谓之“送佛”。《水浒传》第四五回:“当夜五更道场满散,送佛化纸已了,众僧作谢回去。”《石点头·莽书生强图鸳侣》:“三月初一,是夫人忌辰修斋,初三圆满……约莫黄昏将尽,和尚送佛出来焚化。”

基本含义
指人表面上做善事,实际上却有不良动机,故意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
详细解释
成语“送佛”源自佛教文化,佛陀教导人们要行善积德,追求真善美。然而,有些人为了掩盖自己的恶意或不良动机,会表现出一副善良的模样,好像将善行送给佛陀一样,实际上却是虚伪的。这个成语形象地揭示了人们表面上做善事,却背离了佛教教义的行为。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表面上做善事,实际上心怀不轨的人。在讨论人的真实动机或评价某人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对其虚伪行为的批评。
故事起源
关于成语“送佛”的故事,有一个有名的故事与之相关。相传,有个人到寺庙里做了一件好事后,自以为能够得到佛祖的庇佑,于是便在寺庙里摆设了一尊佛像,以示对佛祖的敬意。然而,这个人的真实动机却是为了掩盖自己的恶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为了表面上的善行而背离真善美的本质。
词语结构
这个成语由两个字组成,其中“送”表示送给,而“佛”指的是佛陀。两个字结合起来,形成了表示虚伪行为的成语“送佛”。
例句
1. 他表面上对你很好,但实际上是在送佛。2. 她表演得很虚伪,简直就是在送佛。3. 不要被他的表面善行所迷惑,他只是在送佛而已。
记忆技巧
将“送佛”这个成语与佛教的教义联系起来,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想象一个人在佛前表演善行,但实际上却是虚伪的情景,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形象。
延伸学习
如果对佛教文化感兴趣,可以深入学习佛教的教义和历史,了解佛教对人们行为和思想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假公济私”、“虚情假意”等,来扩展自己的词汇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表面上对同学很友好,但实际上是在送佛,不值得信任。2. 初中生:她总是表演出一副善良的样子,但实际上却是在送佛,别被她骗了。3. 高中生:这个政客表面上做了很多公益活动,实际上却是在送佛,为了争取选民的支持。
(0)
诗文中出现“送佛”的诗词

游惠山作·其二

雪后青山暖复鲜,疏黄浅绿也堪怜。

高僧执卷供谈柄,少妇明妆送佛钱。

向子无端儿与女,华阳多事道兼禅。

浮生早被微名误,迟向人开醉五年。

(0)

戊寅腊月二十日空坑败被执于今二周年矣感怀八句

横磨十万坐无谋,回首蹉跎海上州。

太傅只图和药了,将军便谓斫头休。

乾坤颠倒真千劫,身世留连复一周。

一死到今如送佛,空窗淡月夜悠悠。

(0)

千叶白莲花

莲花生淤泥,净色比天女。

临池见千叶,谪堕问何故。

空明世无匹,银瓶送佛所。

清泉养芳洁,为我三日住。

蔫然落宝床,应返梵天去。

(0)

昔游诗十五首·其十四

雪霁下扬子,閒望江上山。

山山如白玉,日照金孱颜。

是时江水净,影落清镜寒。

潮催庾信老,云送佛狸还。

万古感心事,惆怅垂杨湾。

(0)

修史亭三首·其三

乌纱巾上是青天,检束酬知四十年。

谁料平生臂鹰手,挑灯自送佛前钱。

(0)

题钟山新寺后三日钦蒙圣制和章感遇之馀谨再用韵赋·其二

莲花塔户镜容开,设利流光月满台。

江吼鼍声东海去,地蟠龙势北山来。

云中梵呗和仙乐,天上香盂送佛斋。

盛世只今隆外护,匡宗须藉仲灵才。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