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不敢承认错误、逃避责任或不敢面对现实的人。可以用于各种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景中,比如描述一个人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逃避责任或不愿意面对现实的情况。
- 例句
- 1. 他总是孙庞,从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2. 面对困难,我们不能孙庞,而是要勇敢面对并解决问题。
- 基本含义
- 指不肯承认错误或不敢面对现实的人。
- 基本解释
孙膑 和 庞涓 的并称。二人曾同学兵法。 庞涓 为 魏惠王 将军,忌妒 孙膑 的才能,诳他到 魏国 ,施以膑刑。后 孙膑 秘密回到 齐国 ,任 齐威王 军师,设计大败 魏 军于 马陵 。 庞涓 自刎而死。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他曾笑 孙 庞 真下愚,若是论 贾 马 非英物;正授着西征元帅府,兼领着 陕 右 河中路 。” 王季思 注:“ 孙 庞 ,谓 孙臏 、 庞涓 , 元 人有《马陵道》剧演其事。”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感兴趣,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庞统和刘备的故事。这样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背后的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考试不及格了,却还在孙庞,不愿意承认自己没有认真学习。2. 初中生:他在球场上犯了个明显的规则错误,却孙庞地说自己没有犯规。3. 高中生:她做了错事,却孙庞地将责任推给了别人。4. 大学生:面对挑战,我们不能孙庞,而是要积极面对并解决问题。
- 故事起源
- 孙庞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庞统在刘备准备攻打东吴时,提出了一个被认为是错误的计划,导致了蜀军的失败。庞统为了逃避责任,编造了一个荒诞的借口来解释失败的原因。这个故事被后人用来形容那些不敢面对错误或现实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名叫孙庞的人,他总是不敢面对错误或现实,而是逃避责任。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两个姓氏组成,没有特定的结构。
- 详细解释
- 孙庞是由两个姓氏组成的成语,其中“孙”指的是孙子,而“庞”指的是庞统。庞统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谋士,他在刘备的帐下担任要职,因为其聪明才智和深思熟虑而备受赞誉。然而,庞统在刘备准备攻打东吴时,提出了一个被认为是错误的计划,结果导致了蜀军的失败。庞统对自己的错误没有勇气承认,反而编造了一个荒诞的借口来解释失败的原因。因此,孙庞这个成语形容了那些不敢面对错误或不敢面对现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