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敬畏的神色。《论语·乡党》:“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 何晏 集解引 郑玄 曰:“战色,敬也。” 朱熹 集注:“战色,战而色惧也。”
(2).战争的气氛。 唐 杨乘 《甲子岁书事》诗:“竖子未鼎烹,大君尚旰食。风雷随出师,云霞有战色。”
- 基本含义
- 指战争的气氛或战场的景色。
- 详细解释
- 战色形容战争的气势和景象,通常指战场上的血腥、残酷和紧张的氛围。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战争的场面和气氛,也可用于形容紧张的局势和竞争激烈的情况。
-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项羽与刘邦之间的战争。其中有一段描述了项羽在自己的军队中挑选壮士的情景:“项羽谓其众曰:‘吾欲破秦,诸君能奋身为将者,吾以将军之印授之。’遂以印鱼为状,令军中逐一捧之,旁无战色者。”这段故事中的“战色”一词被引申为战争的景象和气势。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例句
- 1. 战场上的战色令人胆寒。2. 经历了战色的人们更加珍惜和平。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战色”与战争的场面和气氛联系起来进行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战争相关的成语,如“杀气腾腾”、“血流成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战色犹如火焰般燃烧,让人害怕。2. 初中生:战场上的战色令人感到恐惧和紧张。3. 高中生:战色凝聚着战士们的勇气和决心,激发出无尽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