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抵突常用于描述战争、军事行动或其他困境下的抵抗行为。它可以用来赞扬那些英勇无畏、顽强抵抗的人或集体。
- 例句
- 1. 在战场上,士兵们奋勇抵突,坚决保卫了家园。2. 面对困境,我们要勇敢抵突,不屈不挠。
- 基本含义
- 抵抗、抵御敌人的进攻。
- 基本解释
(1).触犯;逼近。《后汉书·臧宫传》:“穷则稽首,安则侵盗,缘边被其毒痛,中国忧其抵突。”《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其升山赴险,抵突丛棘,若鱼之走渊,猨狖之腾木也。” 清 陈维崧 《念奴娇·红桥倡和集成作词奉柬并呈冒巢明先生》词:“直可抵突 曾 王 ,激昂 韩 柳 ,揖 欧阳 永叔 。”
(2).率直;莽撞。《旧五代史·梁书·末帝纪上》:“为我更草一状,词宜抵突,如更敢违,则渡 河 掳之。” 宋 叶适 《国子监主簿周公墓志铭》:“然 子及 不顾祸福,不计合否,輒透尽底里,疾如涌泉,骤如发机,岂冒妄抵突至此哉?”
觝突:抵触冲撞。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栽树》:“凡栽树讫,皆不用手捉及六畜觝突。”
- 延伸学习
- 抵突是一个表示抵抗的成语,与之相关的成语还有“抵死”、“抵挡”等。可以进一步学习这些成语,扩大对抵抗行为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勇敢抵突,保护我们的家人和朋友。2. 初中生:在面对挑战时,我们应该像英雄一样抵突,不轻易放弃。3. 高中生:面对困难,我们要坚定信念,勇敢抵突,迎接挑战。
- 故事起源
- 抵突一词最早出现在《三国演义》中。在小说中,蜀国丞相诸葛亮与东吴大将周瑜进行战争时,曾用“抵突”来形容他们的争斗。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使用,用来形容任何形式的抵抗敌人的行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抵”字与“抵抗”相联系,将“突”字与“突破”相联系,来记忆和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抵突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抵”表示抵抗,抵御,而“突”表示突破,进攻。
- 详细解释
- 抵突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勇敢地抵抗敌人的进攻。它表示在困难的情况下,坚决抵挡敌人的攻击,不屈服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