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8日(农历四月初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一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役法的词语解释
役法的意思
拼音:yì fǎ    注音:ㄧˋ ㄈㄚˇ
使用场景
役法一般用于讨论兵役制度、军事法律等方面的话题。也可以用于比喻某种严格的规定或制度。
例句
1. 他违反了役法,被判处军事法庭。2. 这个国家的役法非常严格,每个男性都需要履行兵役义务。
基本含义
役法是指法律规定的兵役制度。
基本解释

(1).谓为法令所役使。《慎子》逸文:“以力役法者,百姓也;以死守法者,有司也;以道变法者,君长也。”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杂说》:“作法者君,守法者臣,役法者民。”
(2).差役之法。 宋 秦观 《论议上》:“夫所谓役法者,其科条品目虽曲折不同,大抵不过差、免二法而已。”《明史·食货志二》:“役法定於 洪武 元年。”

延伸学习
学习役法这个成语的同时,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兵役制度的知识,以及现代军事法律的发展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告诉我,役法是国家规定的法律,每个男孩长大后都要履行兵役义务。2. 初中生:我们学校开展了一次军事训练,让我们了解役法的重要性和军人的辛苦。3. 高中生:我正在准备参军入伍,要遵守役法的规定,履行自己的国家义务。
故事起源
役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在古代,兵役是一项重要的义务,每个男性都需要服兵役。役法的出现是为了规范和管理兵役制度,确保兵役的公平和合理性。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役法这个成语:1. 将役法的发音“yì fǎ”与“义法”联想起来,表示役法是对兵役义务的法律规定。2. 可以想象一个军队中的士兵,他们需要按照役法进行训练和服役。
词语结构
役法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详细解释
役法源自于中国古代的兵役制度,是指法律规定的兵役制度。在古代中国,兵役是一种义务,每个男性都需要服兵役,为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做出贡献。役法是对兵役制度的规范和管理,确保兵役的公平和合理性。
(0)
诗文中出现“役法”的诗词

义役

管窥当世务,如见肺与肝。

惟有差役法,立判最为难。

姑以一乡论,利病胡可殚。

地里有宽狭,户籍有耗繁。

富者产日聚,贫者税不㨏。

懦者畏如鼠,强者虎而翰。

选以流水法,物力匪一般。

否则白脚差,又有丁户单。

龉龃常不齐,可充凡若干。

今之凫鹜辈,舞文过于残。

往往凭一纸,火急追至官。

曰汝充保副,诘奸不停鞍。

曰汝任户长,催科不容餐。

稍或稽听命,怒诃裂巾冠。

长官一不察,扬波助其澜。

箠械微完肤,路行为悲酸。

平民如冤苦,回睇生理乾。

事势不获已,交兴争讼端。

甲寻乙之后,乙搜甲之瘢。

碎家犹未平,宁复生聚欢。

仁人一动心,不作秦越看。

奏曰举义役,少舒民力刓。

而我贤令尹,风流谢家兰。

和气春可掬,冰壶照人寒。

一班试政事,暂辍登金鸾。

譬如奏庖刀,所至悉髀髋。

黄童共白叟,环坐相团圞。

不图见良法,喧哗绝愁叹。

顾愚庸且陋,末学事邯郸。

所恨乏良策,持以贽识韩。

一部淳熙书,井井不可刊。

更观义役行,始自陈淳安。

(0)

赠欧阳令君十二咏并引·其二乐均赋

民书献天府,息耗古所珍。

役法在有司,撙节敷皇仁。

肃肃安成君,手绾铜章新。

弗惮朱墨劳,坐令民力匀。

诛索罢里胥,欢声动比邻。

松萝有佳荫,不数河阳春。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郑学醇 游朴 黄淮 方一夔 罗亨信 吴当 苏过 黄庚 蓝仁 李龏 周孚 范梈 何巩道 夏孙桐 赵完璧 陈子壮 韩日缵 史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