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迟钝;笨拙不灵。 明 徐渭 《赠李长公序》:“一涉孝弟事,则见以为迂阔钝迟,徒老生耳,一切置不讲。”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思维迟钝,反应迟缓。
- 详细解释
- 形容思维迟缓,反应迟钝,不能及时理解或回应他人的意思或事物的变化。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智力或反应迟钝,无法及时理解或回应他人的意思或事物的变化。
- 故事起源
-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了一个关于“钝迟”的故事。故事中,李斯被秦始皇封为秦国的宰相,但他的性格迟钝,思维迟缓,不能及时理解和回应秦始皇的意图。因此,李斯被称为“钝迟”。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
- 例句
- 1. 他的反应真是钝迟,别人说什么他都要反应一会儿才能明白。2. 这个学生思维钝迟,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理解问题。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钝迟”与“李斯”联系起来,想象李斯的迟钝形象,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思维迟钝相关的成语,如“蠢笨”、“愚钝”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反应真是钝迟,别人说什么他都要反应一会儿才能明白。2. 初中生:这个学生思维钝迟,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理解问题。3. 高中生:他的钝迟思维让他在考试中失去了很多机会。4. 大学生:有些人虽然钝迟,但是他们的勤奋和努力可以弥补这个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