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一方之地;一隅之地。《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元年》:“ 张天锡 承祖父之资,藉百年之业,擅命 河 右,叛换偏隅。” 清 曾国藩 《送江小帆同年视学湖北序》:“其为我播告偏隅,咸使知之。”
(2).指偏僻的地方。 曹亚伯 《保路运动》:“ 四川 僻处偏隅,情形不能外达。”
(3).喻指整体中的一部分,一个方面。 明 王廷相 《石龙集序》:“其为志也,得其偏隅而迷其综括,欲周天下之变难矣。”
- 基本含义
- 指偏离正道、正路,偏向一方面而不全面客观的观点或态度。
- 详细解释
- 偏:偏离;隅:角落。形容思想、观点或态度偏离正道,只看到问题的一方面而不全面客观地看待。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批评、讽刺或警示他人在思考问题时不要偏离正道,要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
- 故事起源
- 暂无相关故事起源。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例句
- 1. 他的观点总是偏隅,缺乏全面性。2. 别只看到问题的一方面,要避免偏隅的观点。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偏隅”与“偏离正道”、“只看到问题的一方面”等关键词联系起来,形象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故事、文章或观点来进一步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观点太偏隅了,只看到了好的一面。2. 初中生:我们应该避免偏隅的观点,要全面地看待问题。3. 高中生:在写文章时要注意不要偏隅,要有全面客观的观点。4. 大学生:他的研究只看到了问题的一部分,存在偏隅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