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桮筊”。占卜用具。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一:“ 太祖皇帝 微时,尝被酒入 南京 高辛庙 ,香案有竹桮筊,因取以占己之名位。”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卜教》:“后世问卜于神有器名杯珓者,以两蚌壳投空郑地,观其俯仰,以断休咎……或以竹,或以木,略斵削使如蛤形,而中分为二,有仰有俯,故亦名杯珓。”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二折:“我那 徐州 东岳庙 至灵至圣,有个玉杯珓儿,掷个上上大吉。” 章炳麟 《国故论衡·辨诗》:“古诗多詰詘不可诵,近体乃与杯珓讖辞相等。”
卜教。神前占卜休咎之器。 唐 韩愈 《谒衡岳庙》诗:“手持盃珓导我掷,云此最吉餘难同。”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卜教》:“后世问卜于神,有器名盃珓者,以两蚌壳投空掷地,观其俯仰,以断休咎。自有此制后,后人不专用蛤壳矣。或以竹,或以木,略斲削使如蛤形而中分为二,有仰有俯,故亦名盃珓。盃者,言蛤壳中空可以受盛,其状如盃也;珓者,本合为教,言神所告教现于此之俯仰也。”一本作“ 杯珓 ”。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言行正直,不为外物所动。
- 详细解释
- 杯珓原为手指环,用于固定杯子上的盖子,后来引申为人的品德高尚,意味着一个人的言行正直,不为外物所动。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赞美一个人品德高尚,为人正直,不受诱惑和贪婪的影响。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对朋友、亲人或者名人的赞美。
- 故事起源
- 关于“杯珓”的起源并无具体的故事,只是根据杯珓原来是用来固定杯子盖子的手指环,引申出了赞美人品高尚的意义。
- 词语结构
- 杯珓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杯”和“珓”两个字组成。
- 例句
- 1. 他一直保持着杯珓的品德,从未受到任何贪婪的诱惑。2. 她的杯珓品质使得她成为了大家心中的楷模。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杯”字和“珓”字进行联想,想象一个人端着一杯茶,上面插着一个手指环,这个手指环代表着这个人的高尚品质和正直的品德。
- 延伸学习
- 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品德和正直相关的成语,如“廉洁奉公”、“忠诚正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爸爸妈妈都是杯珓的人,他们从不说谎。2. 中学生:我们学校的班长是一个杯珓的人,他一直以正直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同学。3. 大学生及以上: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树立杯珓的品德,不被功利和贪婪所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