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家族后代,也可用于形容后辈或晚辈。
- 例句
- 1. 他是这个家族的后子,是我们的骄傲。2. 作为后子,他应该继承父辈的优良传统。
- 基本含义
- 后代、子孙。
- 基本解释
(1).嫡嗣;长子。《墨子·节葬下》:“妻与后子死者,五皆丧之三年。” 孙诒让 间诂:“ 孔广森 云:‘后子者,为父后之子,即长子也。《战国策》谓 齐 太子 申 为后子,《荀子》谓 丹朱 为 尧 后子,其义并同。’ 毕 云:‘后子,嗣子适也。’” 唐 韩愈 《唐故河东节度观察使荥阳郑公神道碑文》:“始娶 范阳 卢氏 女,生 仁本 、 仁约 、 仁载 ,皆有文行。二季举进士,皆早死, 仁本 为后子独存。”
(2).后妻之子。 明 李贽 《四书评·孟子·万章上》:“盖虽惑於后妻后子之言,而天性之爱,至於死生之际,亦不泯灭也。”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家族、后代相关的成语,如“子孙万代”、“子孙满堂”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是家族的后子,要传承家族的优良传统。2. 初中生:作为后子,我要努力学习,将来为家族争光。3. 高中生:我希望成为家族的骄傲,不辜负作为后子的责任。4. 大学生:作为家族的后子,我要为家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故事起源
- 《左传·襄公七年》中有一则故事。公元前652年,鲁国的襄公去世,他的儿子曹刿因年幼不能继承父位,于是由其叔父公子纠继位。公子纠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对曹刿十分仇视,多次欺辱曹刿。曹刿忍辱负重,默默忍受,不与公子纠争斗。后来公子纠的儿子公孙敖也因为年幼不能继位,曹刿的儿子曹沫继承了父亲的地位。公孙敖长大后,他对曹沫非常仇恨,想要报复。但曹沫却能够忍辱负重,默默忍受,不与公孙敖争斗。最终,公孙敖悟出了曹刿和曹沫的智慧,明白了忍辱负重的道理,不再报复曹沫。因此,后世常用“后子”来形容后代子孙,也带有忍辱负重、宽容忍让的意义。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后子”与“后代子孙”进行联想,同时可以想象一个家族的后代子孙在一起,代代传承。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指子孙后代,也可以泛指后辈。